......
沐辰並不想和人爭奪那寶物,他和散修們一起來到此處,就是為了保護這幾個散仙的安全,順便再長長見識,在增長閱歷中試著突破境界。
畢竟他卡在煉氣化神境界的大巔峰階段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雖然這衝擊煉神還虛境界不可心急,但最近他修煉的時候絲毫感覺不到境界鬆動的跡象,也才真正的體會到感悟對於境界的突破來說有多重要。
如果心境不能得到突破,那麼境界是不可能只靠靈氣的積累就能衝破那層厚厚的壁壘的。
同時還有一點,就是沐辰相信寶物落在誰手裡看造化的。
佛講“緣分”,道講“造化”。
其實這也是佛和道的一種無奈和明瞭的表現。
起初他們都是想教化萬物的,但後來發現萬物自有他的發展順序,是任何人或神,佛都教化不了的。
所以道者不再一味的教化了,從而提出了造化之說。
這個造化就是你能否對道或佛產生一些“明悟”,有“悟”的人或物才有教化的可能,也就有了緣或造化。
反之就無法教化,因為人們的慣性思維已經根深蒂固了,所謂的慣性思維就是“生老病死”“娶妻生子”“無神論”“人的長相”“萬物的形狀”等等已經定性事物。
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就是執念。
而且那東西也未必是寶物,還有可能是個大災出世,只不過現在沒有任何災禍的跡象,大家都認準了這種跡象是有神物出土。
但神物出土同樣會吸引異獸爭搶,因此尋寶也要小心兇獸。
就這樣,休息了一晚以後,沐辰和散修們正式入山,尋找這尚未出世寶物的具體位置。
現在還沒有人知道寶物究竟會在哪裡出土,紅光蔓延了半個天邊,修道者們也只能順著紅光最強的方向尋過去,只是這紅光雖近在眼前,確是遠在天邊。
枕簟翛然夜氣舒,煩蒸無復到襟裾。
殷勤多謝天公意,一雨生涼足有餘。
這神州大陸以南的地區天氣,完全就可以用這幾句古詩來形容。
忽而有狂風大作,忽而有暴雨傾盆,這南方的氣候也不正常起來,而且南方的山和中原地帶的山又有很大不同,山路極其崎嶇。
雖說沐辰和散修們是在半空飛行,並沒有走在這崎嶇的石路上,但他們也沒有飛的很高,只是在樹林間穿梭。
高聳的巨木直達天際,他們已經離開了湖廣地區,完全進入了像是原始森林一樣的地域。
原始森林總因為“原始”二字顯得神秘莫測,但只有那些真正走進這綠色世界的人,才會真的為眼前呈現的一切而驚歎折服,才能真正地體會到這份獨有的古老的美麗。
然而,走進溼熱帶原始森林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這裡到處都佈滿危險,恐怖的毒草毒蟲、就連修道者們也不敢輕易踏入這裡。
更不要說這悶熱潮溼的空氣,就算是修道者進入這裡也十分難受。
而且特定的氣候,會讓林子裡潛伏著各種奇異而危險的動物,那裡有大量傳播疾病的昆蟲,植物上總是爬滿了咬人的大螞蟻。
地面潮溼的樹葉層下經常是又滑又軟的泥漿和腐爛的木頭。
一團團的藤蔓和亂七八糟匍匐的植物使行走變得更加困難,再加上林子裡悶熱異常,身陷其中的修道者們不久便會滿身大汗。
當然,除了溼熱帶原始森林所特有的各種植物外,這裡還棲息著很多鮮為人知的惡獸。
如果不去刻意觀察,很容易錯過,比如扁尾葉蜥,斑駁晦暗的外衣和橫七豎八的朽木簡直一模一樣,連眼睛的顏色也相同。
如此偽裝,使它與周圍環境完全地融為一體,自然,危險也降到了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