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教育方面的工作,也同樣需要不少人手。
目前地球號飛船上,總共生活了有37萬人。
其中在學齡期的兒童和青年,就有將近7萬人。
因此,飛船上的學校也建了不少。
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高中,再到大學。
方方面面的學校,光教師就聘用了不下5000人。
而那7萬的學齡兒童和青年開學後,自然也同樣沒有時間再跑去兩個廣場那邊,圍觀飛船上新住宅區的建設工作了。
而至於心裡疏導和飛船上社群居委會建設的工作,也同樣讓飛船上的許多人開始變得有事情做。
就連葉恆的母親,現在也都已經去飛船上的一家幼兒園,當生活老師去了。
這樣一來,飛船上的人們也就不會再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悲傷和思念地球上那些已經死去的親人們了。
然後飛船進入超空間蟲洞,飛船上的各方面工作就繼續進行。
在進蟲洞之前,葉恆就已經問過葉珊了,知道這次他們在超空間蟲洞中,要呆上8天零11個小時的時間,飛船才會抵達目的地。
因此他們這次也有很多的時間,可以用來繼續梳理和調整飛船上的各項工作。
就比如,機械製造工廠的工作母機,即將要完成所有40套服裝生產線的生產。
接下來,葉恆他們就準備讓機械製造工廠再開始生產製造水杯的機器了。
有了這些數控化的工作母機,即便3D製造工廠那邊沒辦法騰出時間來生產機器裝置,這些數控化的工作母機,也能為飛船上的人們生產各種機器。
只是效率肯定沒辦法跟3D製造工廠比而已。
生產一套製造水杯的生產線,3D製造工廠只需要2天時間,扣除掉一些不需要是裝置,甚至1天時間就能完成了。
而數控化機械廠這邊則至少需要4天時間才能生產完。然後才能再開始生產其他的機器,比如皮帶工廠和牙膏工廠等。
要知道,數控化機械廠這邊,3套裝置,可是足足有將近上百臺的各種機器的。
而3D製造工廠這邊卻總共只有20臺機器,效率差距可見一斑。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對於飛船上的倖存者們來說,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畢竟3D製造工廠那邊,一段時間內,恐怕還是很難空出時間來生產其他的機器裝置。
葉恆他們之前倒是有呼叫一臺機器,試著生產過一些合成麵粉。
雖然之前葉珊就已經跟葉恆他們說過了,3D製造工廠的3D生產裝置並不是食物製造機,合成的麵粉是不能吃的。
但葉恆他們還是決定試一試。
結果卻果然如葉珊所說,透過3D製造裝置合成的麵粉,根本就不能像正常麵粉一樣食用。
雖然表面上看過去,它們和平常的麵粉沒太大區別,但事實上其內部的結構卻根本不同,是沒有任何營養成分的,吃起來也不是麵粉的味道。。
完全就只是看起來像麵粉的土而已。
因此,飛船上的糧食供應問題,還依舊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