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世界,太陽系的糾紛已經開始了。
當然,
這是“人類”內部的事情,
就算他們狗腦子都快打出來了,
各國太空軍代表,仍然十分和諧的聚集在一起,和本宇宙的人細細的交流。
這和諧的場面,
看的擎天柱和荷洛斯嘖嘖稱奇,
這就是人類嗎!
太陽系都打成那樣,吵成這樣了,在他們面前還能跟啥事都沒發生一樣,如此假惺惺的坐在一起。
天生演員啊!
這個世界太陽系的紛爭,
其實也才剛剛開始而已,
不過,為了給東方大國分擔一下壓力,
遠在米伽恆星系幾百光年外,劃分上,屬於本宇宙的疆域的地盤上,
某個類似太陽系,但是有數量達到三十顆行星的恆星系中,
一艘長度大概在500米的左右的戰船,突然跳躍在了附近的太空中。
“記錄跳躍的資料,果然,飛船的體型越小,太空橋能夠跳躍的距離就越遠,相對應的,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少。”
艦船隨行的科學家,立即分析了這次連續跳躍的資料,得出了大概的範圍:
“如果我們戰艦體型延長到公里級別,同樣的距離,普通的戰艦核心爐只能經得起十五次內的跳躍,距離在百光年之內;到是若將飛船大小控制在半公里級別左右,跳躍次數能增加到二十次次,跳躍距離總收益直接突破了一倍以上,達到兩百光年,甚至兩百五十光年的程度。”
“單次跳躍距離也平均延長了,從6.6光年,延長到了12光年左右。”
“恆星級戰艦因為核心能源問題,損耗可以暫且不計,但是單次跳躍的巨大提升收益,必須得計算在內。”
本宇宙對太空橋的使用,還在處於摸索階段,
所以每次跳躍的資料,都會進行詳細的記錄。
經過這幾次行動的大概測試,
本宇宙的科學家劃定了一個大概的範圍。
那就是快速反應艦船,即軍方的突襲艦隊,為了最強更高的突襲速度和效率,建造大小應該不宜超過半公里級別;而特種用途的行星登陸艦,殲滅艦,因為不用快速反應,建造的大小可以突破公里級別。
“資料記錄完畢,等待殲滅艦就位核對資料……”
做實驗,當然要有對照試驗咯。
來到這片恆星系外的,不止有五百米長的這艘艦船,還有……
黝黑的空間中,一個巨大的空間泡內凹著出現,虛幻如同夢幻的一層膜緩緩的籠罩了整個區域,從肉眼上來看,被籠罩的區域,空間在不斷的扭曲。
漸漸的,
一艘龐大的,整體為錐形,有著尖銳稜尖的飛船,從虛幻開始變得凝實,最後,赫然矗立在了這片空間中。
這是殲滅艦,
光是長度,就達到了三公里的特種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