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榮國府過年 (第1/2頁)

晴雯扭過頭,開啟沈亮的手,嗔怪道:“人家正傷心,你就搞怪,再說了,你自己出來還要打著進學的名頭,哪有那麼容易。”

沈亮訕訕的摸了摸鼻子。

他現在的確沒有人身自由,在家裡有王夫人看著,出門要跟賈政請假。

就算他打著去師父劉宗周家的名號,保不準有一天哪個嘴長的下人,就會把他給告發了。

沈亮摸著下巴,沉吟道:“這的確是個問題,看來明年的春闈要好好謀劃一番了。”

晴雯湊了上來,問道:“你要去考院試題?能行嗎?”

作為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考試,就連晴雯這種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都知道科舉考試的名頭。

大周朝的科舉考試繼承了自隋唐以來的選拔制度,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規範和完善。

大周朝的科舉考試共分五級。

第一級考試稱為“童試。”

由沒有功名的讀書人參加,童試的難度極低,只要不是太過愚笨之人都能過。

第二級稱為“院試。”

這一級考試是在州縣範圍進行的,由童生參加,考試結果分為六個等級,錄取後即為“生員”,又稱作秀才。

不過秀才和秀才之間也是有分別的,成績最好的叫“廩生”,每個月可以領國家發給的糧食;第二等的稱為“增生”,增生沒有糧食可以領,但是廩生和增生可以有資格參加下一輪的鄉試。

第三等以下的秀才則要重新回爐改造,參加下一次的院試。

考中秀才,才僅僅是科舉考試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成為秀才後,就可以參加下個階段的鄉試。

鄉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一次,稱作“大比”,因為鄉試一般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時值秋天,所以鄉試又稱作“秋闈”。

考過了鄉試,就從秀才變成了舉人,才有資格做官。

所以普通人稱舉人為“舉人老爺。”

鄉試可以說是科舉裡面最艱難的一關,每年的鄉試全國範圍內錄取名額在一千二百人左右,因為鄉試要考三場,必須三場全過才能成為舉人。

鄉試第一名稱作解元,第二名稱作亞元。

考中舉人後,在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會在禮部舉行會試,又稱春闈、禮闈。

會試三場的內容和鄉試一樣,大周朝每科會試錄取進士約二三百人。

考中會試的稱作“貢生”,會試的第一名稱作“會元。”

在會試一個月後,也就是當年的三月十五,會進行科舉考試的壓軸戲——殿試。

殿試一般由皇帝親自主持,會試分三甲錄取。

一甲前三名稱作“進士及第”,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一甲的三人一般會選進翰林院,作為日後登堂入室、出將入相的後備人才。

二甲賜進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稱作“傳臚。”

三甲稱作“同進士出身。”

最新小說: 大明國醫:從九族危機到洪武獨相 退婚後,太子他忽然對我圖謀不軌 超級讀者系統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無限之園 校花的貼身奧特曼 終末之城 一片孤城萬仞山,春風再度玉門關 主角光環奪回計劃 你應喚我一聲小叔 全城黑心酒樓都被我罵倒閉了 全家一起穿,反派瑟瑟發抖 反派崽:這個家沒我得散 女知青帶夫回城 寵妾滅妻?將門嫡女開局休夫 對照組知青在年代文裡吃瓜 巫女[無限] 異世界中餐館 惡婆婆重生後,全家崩劇情了 扮演黑月光後男主更瘋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