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朱由校以為古代的官員,一般開完朝會之後便各回各家了。現在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朝會只不過是一個開工前的小會議罷了,主要就是安排一下今天的工作。
以為古代的官員沒有假期之說,現在才發現原來古代官員與現代社會並沒有什麼兩樣,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現在更加的完善人性。
正月初一,朱由校開啟了天啟7年的最後一場朝會。最後一場朝會雖說是朝會,但是根本就不商量任何國家事情,其性質更像是一個公司開的年終聚會一樣,表揚一下公司裡的先進員工給予一些獎勵。順便再安排一下放假期間的工作事宜,畢竟需要有些人進行值班。
雖說朝會上不商量任何國家大事,但是其繁瑣讓朱由校尤為頭疼。
明清時期是我國傳統社會晚期,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最後階段,在此時期我國今日的諸多節日習俗已經發展成熟並確立起詳細的規範制度。明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十分重視傳統文化,而春節也在這一時期得以繼續發展。
眾所周知,歷代皇室均對規章禮儀與祭祀天地等活動十分重視,這不僅關乎到皇室尊嚴,更是皇帝藉此確定加強王朝正統性的重要方式。明王朝與歷代漢人王朝一樣以儒家文化作為國家的正統思想,自然會特別重視一年當中的各個節日,而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春節,自然也會受到明朝皇室的“特別對待”。
據記載,正月初一這天,皇帝要先去祖廟祭,然後在奉天殿舉行大朝會,屆時,皇帝出乾清門,經過謹身殿、華蓋殿,最後來到太和殿端坐在金鑾寶座上接受大臣們的新年朝拜。
隨後,皇帝回內廷,接受皇后率領的眾妃嬪行禮,皇子皇孫行禮。
朱由校雖然心有不滿,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前往祖廟祭告。
奉天殿裡,氣喘吁吁的端坐在龍椅上。文武百官在內閣首輔韓爌及其其他的內閣大學士帶領下,排列著整齊的隊伍像朱由校賀禮。
朱由校也是裝模作樣的對朝堂的百官祝賀,隨後便大擺宴席,亦是對朝廷百官的恩賜。
宴會剛一開始,一身盛裝的皇后張嫣在宮女的帶領下來到宴會上接受群臣的朝賀,至於其他的宮中嬪妃則是沒有這個資格。
接受群臣的朝賀之後,張燕則要返回內庭,在那裡文武百官的正室夫人,則是在那裡舉行小型的宴會。
當然所謂的宴會也只不過是個做做樣子罷了,畢竟皇帝皇后在場,誰又能能夠真的放得開來大吃大喝。
“臣弟朱由檢攜信王妃拜見皇兄皇嫂”。
後宮裡一身親王服飾的信王朱由檢,向坐在一旁的朱由校張嫣二人行禮。
“皇弟不用客氣。
如今整個京城也就你我兄弟二人最為親近,至此新春之際應當要好好敘一敘兄弟之情”。
對於朱由檢,朱由校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心裡既是防備又是寵愛。
如今朝堂上暗流湧動,自己又沒有後代子孫,一旦有突發事情朱由檢很有可能像歷史那樣被推上皇位,只是歷史已經證明朱由檢無法拯救病入膏肓的大明,這難免讓朱由校心生懷疑十分防備。
同時心裡面又有一種寵愛的感覺,當然這種感覺並非是朱由校所有的,而是早已經死去的天啟皇帝。
這也是為何在天啟皇帝彌留之際會接受皇后張嫣的勸解,讓朱由檢坐上皇帝之位,如果沒有這份寵愛,一個婦人又豈會動搖一個皇帝的決心。
“臣弟多謝皇兄”。
朱由檢心裡也是思緒萬千,曾經自己也有機會坐在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寶座上,只不過一切卻如過眼雲煙,瞬間消散無影無蹤。
不過現在的朱由檢只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這條小命,天家無親情可不是隨便說一說吧,歷史上無數的案例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皇弟,我聽大伴說你最近關門謝客在家中研讀詩書,不知道最近學問怎麼樣了”。
朱由校輕輕的一句話卻讓朱由檢心驚膽顫,這要是放在平常百姓家倒也不一樣,畢竟在父親去世的情況下長兄如父,嫂子比母。關心自己弟弟的事情,自然是一名兄長該做的事情。八一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