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起名號,眾人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人認為陝西乃是秦國的舊地應該以秦王自稱。
“我看就稱秦王吧,到時候大當家的也可以做一回嬴政,帶領兄弟們來一個橫掃八方”。
也有人表示反對,“我看不好,秦國才不過幾十年,難道你想讓咱們建立的王國二世而亡”。
高迎祥見此也是急忙出口反對,但是反對的並非是秦王的稱號。
“各位弟兄們是忘記了咱們之前商量的,現在不是稱王的時候”。
眾人見此只能偃旗息鼓,起名號一事本就是引經據典。這些需要很深的文化造紙,對於這群大老粗來說,能想起一個秦王想起秦國,那還是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的,至於其他的。額的娘勒,你倒不如殺了額來。
最終此事只能看向站在一旁的趙德亮,畢竟趙德亮算是高迎祥一夥人中學歷最高的人了。
“稱王一事就此作罷,太過於高調了,更何況咱們是要投靠王自用。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反而對咱們投靠王自用有些不利”。
趙德亮首先反對了稱王的這個提議,並說明了原因。隨後便閉著眼睛輕輕的小範圍移動著,思考該起一個什麼樣的名號。
“秦王……
陝西……”。
猛的趙德亮突然睜開眼睛,“大當家的,咱們就起一個天策將軍”。
眾人聞言,一個個看著趙德亮,不知這個天策將軍有什麼樣的說法。雖然是個將軍,但是必須要有士氣啊。高迎祥同樣是看著趙德亮,想要聽一聽趙德亮的說法。
“天策將軍,何為天策將軍,那就是上天冊封的將軍”。
隨後又看一看眾人,一臉興奮的說道。
“你們知道,在陝西這塊大地上有何人被稱作天策將軍嗎”?
眾人睜大了眼睛看著趙德亮,趙德亮也知道此事,問他們簡直是對牛彈琴,又自顧自的說道。
“唐太宗李世民”。
天策上將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種,職位在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
終唐一朝,天策上將只李世民一人。後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國時期有六人得此殊榮,但要說真正有實權有能力稱天策將軍的卻只有李世民一人。
趙德亮把關於天策將軍的歷史事故講與眾人,眾人見此更是拍手稱讚,就連高迎祥也是十分滿意這個稱號。
“天賜將軍就是秦王李世民,未來的唐太宗。名號顯得威風大氣,而且還帶有秦王的意味,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
高迎祥臭不要臉的在坐在一旁,心中暗暗樂道。。
見眾人都同意這個稱號,高迎祥也是大手一揮,直接便以天策將軍作為自己的名號對外宣佈。李衛高某等人也紛紛以唐朝名將的名號自稱。隨後高迎祥與趙德亮二人又將怎樣劃分人馬,人員的安排一一對外宣佈。
李自成也在此次的分享勝利果實中獲得一席之位,為以後李自成的崛起做了很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