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大明天啟帝 > 第四十四章 分歧

第四十四章 分歧 (第2/2頁)

推薦閱讀: 掌中嬌

如果陵陽縣真的被攻破,自己身為林陽縣的縣令,肯定是難逃一死,不論是被流民殺死還是被朝廷下旨處死,對於一項想慣了榮華富貴的朱其全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後果。更何況自己還剛剛納了第38華小妾。

至於林陽縣的百姓們,也知道叛軍攻破縣城後自己是什麼下場,也許有的老百姓想著叛軍攻破縣城會對自己手下留情。至於城中的富商更加知道自己的處境,如果說朱祁全是第1個被殺的人,那麼他們便是城外叛軍的第二目標,誰讓他們有錢呢,有時候有錢也是一種罪。

“圍三闕一”又同“圍師必闕”。是孫武在《孫子兵法軍爭篇》中列舉的用兵打仗八條原則之一。

其中的“闕”,通“缺口”的“缺”,“缺口”之意。意思是強調包圍敵人時要虛留缺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四面合圍敵人,就可能促使敵軍指揮官下定拼個魚死網破的決心。

相反,如果故意留一個缺口,就可能使敵軍指揮官在逃跑還是死戰之間搖擺不定,同時也使得敵軍士兵鬥志渙散。

更重要的是,虛留缺口並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敵人逃跑的必經之地預設埋伏,使敵人在倉促逃跑過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特別是圍困堅守城堡的敵人,一旦敵人棄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戰戰場上徹底消滅敵軍。相比之下,與逃竄之敵作戰的難度顯然要比與死戰之敵作戰要小得多,代價也會少得多。稍微有頭腦的將領都能算過這個賬來,所以“圍師必闕”是歷代戰將常用的一個戰法。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夠率領他的騎兵在東方戰場上所向披靡,無論是野戰還是摧城拔寨,幾乎攻而必克,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多次採用了“圍師必闕”之計,經常將守城部隊誘出城堡,消滅在廣闊而便於機動的野外戰場。

實際上,“圍師必闕”既是一種戰法,更是一種思維方法。其核心是要求人們處理事情時要掌握分寸,留有餘地,話不要說得太滿,事不要做得太絕,給對方或矛盾產生變化的空間和時間,如果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往往就會適得其反。

同樣的,在談判桌上,有時候會因為形勢所迫,對方在進退無路的情況下還在“負隅頑抗”,如果你繼續正面施加壓力的話,對手非常有可能會“魚死網破”“玉石俱焚”,最終導致商業談判告吹,使此前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要想避免這種結局,最妙的方法莫過於站在對手的立場上,曉以利害,給對方指一個能夠被其所接受的出路,並引導談判結果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運作。

如果是一名懂得行軍打仗的將軍,必然會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對於高迎祥和徐亮兩個半路出家的和尚來說,根本就不曉得這個道理,直接派人把林陽縣四面全部圍起來。

這也造成了讓負責守城的守軍和青壯年皆認為對方是要將自己全部置於死地,反倒是激起了他們保衛林陽線的決心。

至於大軍之中唯一讀過幾年書的趙德亮,也全然不知這些道理。

在這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文人時代。尤其是明朝中期以後,文重武輕的思想下造成文人看不起官兵,就算是見到官兵也只是輕視的說一句丘八,更加不屑於讀什麼兵書之類的東西。

話說出城求援的趙班頭騎著一批行將就木的老馬,顫顫巍巍的在已經逐漸消融的爛泥堆裡艱難前行。

中原王朝為何無法戰勝北方的遊牧民族,最大的一個問題便是沒有戰馬。而北方的遊牧民族則是一人一馬一人數馬,來無影,去無蹤,而中原王朝多以步兵為主,就算是有騎兵也只是裝備一些精良部隊。也許今天在這裡打了你一下,明天卻在幾百公里外的地方攻擊你的縣城。讓中原王朝計程車兵忙於奔波,以至於累得精疲力盡再進行圍殲。

雖說是一匹老馬,但卻是林陽縣唯一的一匹馬了。。

對於身處內地的林陽縣來說,就算是這批老馬那也是縣令花重金買來的。像是平時連縣令都捨不得去騎,至於其他的普通百姓更是隻聽說過馬,卻從來未見過。

也許是因為從來沒有騎過馬,筋疲力盡的趙班頭看著望著近在咫尺的千戶所,趙班頭恨不得想要高歌一曲來緩解緩解自己早已經被馬背磨的鮮血淋漓的屁股,以及自己那即將麻木的雙腿。

最新小說: 隕神記 末世全能劍神 [英美娛]搖滾情史 [鬼滅]千裡 從無限開始征服萬界 世嫁 獸世:星際萬人迷警報 快穿之在年代文裡做自己 快穿之小公主的異世之旅 穿書假千金作威作福 穿成惡毒反派後,全員重生了 綜影視之為你而來 蜉蝣託我觸青天 讀心吃大瓜,炮灰們集體發瘋啦! 賭我做個好神明 路人甲,但相親相到主角 重回九零好時光 全星際都在等我掉馬 驕美人[九零] 超脫在幻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