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在心中冷笑,同時也對於朝堂的眾人感到心寒意冷。
對於自己的內堂朱由校尤其看重的,畢竟明朝的國庫是個什麼樣子,朱由校也是有所瞭然於心的,根本就沒指望能從戶部那裡搞到銀子邊練新軍。對於未來自己的一系列動作,只能靠著自己的內帑,爭取能訓練出一隻完全效忠於自己的新軍作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從而進行改革。
“陳大人果然不愧為言官之首,可惜生錯了時代,如果能生在貞觀之時,畢竟可以與魏徵相提並論,與唐太宗成就一番佳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徵已去,吾失一鏡矣。”此話是唐太宗李世民對臣子魏徵的評價。此話在後世也是一番佳話,表現出李世民的寬宏大量有識人之能。
但是後世歷史卻沒有告訴眾人,李世民在魏徵死後,把魏徵的墳墓推倒,魏徵的兒子和自己的女兒的婚事也被攪黃。
說到李世民與魏徵,我們不免就要想到明君與賢臣,確實,這對好基友給人留下的印象都是籠罩在明事理的光環下。
貞觀17年,魏徵生病去世,李世民便以5天不上班的方式表示悼念,並且親自為魏賢臣寫了墓碑,並誕生了那句流傳至今的你是我的鏡子的名言。
魏徵走了,太宗皇帝失去了一面明鏡很是難過。但後來他卻發現,自己的這面鏡子人雖然不在了卻給自己留了些事添堵。
魏徵為了大唐的事業燃燒了自己不久,他生前提拔的人杜正倫與侯君集先後犯事。另外不知魏徵怎麼想的,他曾多次把自己向太宗進諫的內容再貼上複製列印一份給史官諸遂良,迷之費解,這操作真的太敗好感度了。
李世民知道後震怒非常,表示好你個魏徵,朕耐著性子天天聽你嘚吧嘚的教育,不僅不給你小鞋穿還十分開明大度地把你比作朕的鏡子,你倒好,居然敢把主意打到我的子孫後代裡去,打算崩了老子辛苦立在史書裡的人設!
所謂皇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李世民便氣沖沖的推倒了魏徵的墓碑,並且黃了衡山公主與魏徵兒子的婚約。
欣賞到反目,李世民與魏徵的愛恨情仇正如現在朱由校對陳雨的感覺。
本以為你真的是想為我大明的事業進行奮鬥,所以才來勸解我,讓我不要沉迷於玩物,畢竟你不知道大明皇家科學院的重要性,這個我可以理解。結果倒好,你最後竟然把目光轉向了我的內帑,這是要刨我我祖墳的節奏。
不過這一點卻讓朱由校,有些疑惑,不知道陳宇為何突然提出這種說話,不知道是受了東聯黨還是閹黨的蠱惑。戶部尚書郭允厚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沒有跟閹黨或者是東林黨有關係的尚書了,而戶部又貴為6部之一,如果兩邊誰能奪到這一個戶部尚書職務,對於各自的力量又是一個重大的發展。
這裡面雖然東林黨最為可疑,但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也不是沒有懷疑的因素。雖然此事是交由魏忠賢和徐光啟兩人一同辦理的,但是如果魏忠賢想要給自己潑一盆冷水也是完全可以的,畢竟不會傷到根基。
馬克思曾說過,“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挺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麼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對於只是噁心下自己,如果能換來一個尚書的位置,相信任何人都會去做。而且還可以讓自己去懷疑是不是東林黨的人搞的鬼。畢竟自己給自己潑髒水的事情也是不少,中國人一向不會懷疑受害者。
“關於陳大人所提的將朕的內帑財務交於戶部管理,你們有誰贊同”。
朱由校語氣冷淡地環視了一週,像是在告訴朝中的大臣,老子現在很生氣。
朝中大臣也都聽到朱由校語氣中的不滿,一個個都做了縮頭烏龜。
“戶部尚書何在”?朱由校見眾人沒有答覆直接開口叫了郭允厚。
“臣在”。
“你對於陳大人所提的建議有何看法”。
“臣不認同陳大人的說法,雖說天子無私財,但是戶部還不需要陛下將內帑財物交於戶部管理,更何況陛下前些時日還親自將內帑財務作為國家用度,已經讓老臣無言面對陛下”。
郭允厚也是被這個巨大的陰謀驚得一身冷汗,急忙表明自己的態度,同時心裡也在暗暗的思索,到底是何人想要陷害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