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旨,臣妾自然不敢敷衍”。
張嫣一臉笑嘻嘻地看著朱由校,心中對於朱由校近期的表現更是看在眼裡。
從私人的方面來看朱由校自從醒來以後,經常會來到自己的寢宮,這與以前大相徑庭。
從國家的方面來看朱由校開始慢慢的走向正業,插手處理一些朝廷大事,不再痴迷於木匠工活。
雖然對於朱由校現在還十分器重魏忠賢,這一點卻讓皇后張嫣心裡有些不痛快。
對於這個與客氏狼狽為奸,害得自己流產的人,張嫣從心裡是十分的厭惡,只是朱由笑卻對此十分重視,也不敢與朱由校明說。
張嫣雖然只是民間的一些民女,但是久居宮中,對於朝廷大事也有所瞭解。如今朝堂之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成員更是佔據了整個大明上上下下的官場,朱由校更加是仰為柱石,想要以此來對抗文官集團。
“如今陛下日理萬機,這桂花糕只能做一些飯後的點心,卻不可作為主食。尤其陛下如今剛剛恢復了龍體,更加要注意保重龍體,為高祖皇帝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明謀得萬世基業”。
“陛下一定要親賢臣,遠小人。讓我大明萬世永存,萬國來朝”。
“這樣妾身死後也無言面對高祖皇帝他老人家了,高祖皇帝必然怪罪妾身沒有管理好後宮,讓陛下分心”。
當然這句話張嫣是想間接的告訴朱由校,畢竟朱由校身為天子,不可說這些不吉利的話。
你可要把大明的基業守住啊,不要搞得烏煙瘴氣的,甚至讓大明毀於一旦,不然的話你死了之後,到了高祖皇帝面前,也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高祖皇帝老朱同志是個什麼樣的脾氣,你自己也要搞清楚,不然的話後果是什麼樣子你自己想的……
當然這話只能借自己的事情說出來,不能直接去指責朱由校。不過老祖宗都要怪罪我了,更別說你這個當事人,你自己可要想清楚。
朱由校也不是傻子,更何況皇后張嫣的話如此異於表面。聽了皇后張嫣的話後,朱由校尷尬地撓了撓頭,對著張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歷史上對於張嫣的評價也是非常的崇敬,明代後期混亂的局勢中,張嫣皇后始終清醒,經常對明熹宗正言匡諫。明熹宗病危時,客氏安排懷孕的宮女進入後宮,以冒充熹宗子嗣。張嫣說服熹宗將皇位穿給崇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史》中記載,張嫣在寢宮中上吊自殺身亡,殉國明節。
至於朱由校為什麼會記得這些,完全是因為後世的一些野史把張嫣與崇禎編出來了一些曖昧的故事。一個皇帝和皇嫂之間的故事,自然能夠勾起人的興趣。
朱有效在生前也是時不時的上網搜一搜這些事情,結果發現了一些野史,不,不能說是野史,應該說是崇禎與張掖的金*梅故事更加合理。
既然當前的話題有些尷尬,那按照人的心理必然會找其他的方法解決這個尷尬。朱由校站起身來在長春宮內環視了一圈,發現堂堂大明皇后的皇寢宮,簡潔的令人髮指。
“梓潼,你的居處過於簡潔,如何能讓後宮信服,明日我讓大伴找些裝飾品來,如此以來才能彰顯我大明皇后母儀天下”。
“臣妾在這裡謝過陛下,只是陛下切勿可找一些名貴之物,妾身從自幼在民間長大,信得陛下龍隆恩浩蕩,添為六宮之首,已是天大之恩,天下女子以妾身最為尊貴,切不敢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