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言官們滿意之後,朝會才漸漸平息下來,之前想要湊事的一名官員才滿臉無奈地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按照我大明祖律凡藩王成年後需前往封地,不得在京城逗留,今信王已成年,望陛下責令其回屬地”。
朱由校高坐在龍椅上眯著眼睛看著這名大臣,根據天啟皇帝腦海中的記憶。此人名叫顧其生,乃是萬曆22年的進士,現任部員外郎。當然他還有另外一種身份,那就是東林黨成員。這就令朱由校感到有些詫異,生怕其中有什麼陰謀詭計。
“臣等複議”。
這邊朱由校還在思索其中有什麼問題,朝堂上的一些大臣盡皆表示贊同,甚至與東林黨對立的閹黨成員也是贊同。
對於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成員,為什麼要讓朱由檢離京,也是因為當初朱由校曾下旨讓其繼位,如果哪天皇帝再咯噔一下,令其忌諱的話,可就沒啥好果子吃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對於東林黨來說,朱由檢離京乃是祖宗之法,難不成還要違背祖宗之法。至於有沒有其他的意思,就不是顧其生所能接觸到的,反正他也是聽從上面人的安排。
“信王乃先皇之子,朕之皇弟,情深意重。希望能與信王一同過個春節。所以關於信王就藩一事,當年後再議。”
雖然朱由校不想讓朱由檢到外地就藩,生怕有人借當初天啟皇帝駕崩時留下的詔書說事。只是大臣全部同意此提議,身為皇帝的朱由校也無法反對,只得拖延一時是一時。
同時也告訴群臣,朕希望能讓信王在京城過個節,至於節後如果你們再提的話,朕便會同意,我給你們的面子你們也要給我面子。
朝中的大臣全部是老油條,自然能夠聽得明白朱由校的意思,便不再提起此事。
畢竟皇帝都要拿親情出來說事了,如果再不給面子的話,這樣真的把皇帝給惹惱了,怎麼辦?尤其是身旁的閹黨的成員更加會藉此落井下石,雖然他們現在與我們站在一起。
“臣有本奏”。
當此事憶完之後,再次出來一個名大臣對朱由校失禮後侃侃而談。
“張愛卿有何事起奏”。
“微臣要參福建布政司夏大言提刑按察使司朱思全,都指揮使司趙國華有謀反之意”。
此話一出瞬間讓朝堂上一片寂靜,連朱由校也是有些無奈。實在無法想象,一名普普通通的言官竟然會摻合一省最高長官。
何為布政司?
明朝時對省級行政區對齊設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明朝時期直屬中央政府管理的一級行政區,簡稱“布政使司”,相當於高官級別。
提刑按察使司,有按察使、副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監察職能。這個更加是牛逼的,如果按照後世的說法的話,這個算是省公安廳廳長。
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是明朝設立於地方的軍事指揮機關。掌一方軍政,統率其所轄衛所,屬五軍都督府而聽從兵部調令。這個相當於軍區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