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於大力有機會靠近黃楊,就一拳是一拳,一腿是一腿向他進攻,黃楊不敢硬接,只有用兩招來應付,一招是躲,一招是退。
沒用幾招,黃楊就退到了正方形的右側直角處。
於大力時機來了,這裡兩條邊線此時成為了於大力的幫手,只要將黃楊逼出正方形邊線,那這場比試就結束。
他就贏下第一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於大力一招雙風貫耳,要讓黃楊無處可逃,雙拳成鉗狀,向黃楊的兩個太陽穴衝去。
眼看黃楊命懸一線,旁邊觀戰的人不禁驚呼起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為黃楊捏一把汗。
黃楊已無路可退,向左還是向右退都極易出邊線,一出邊線就輸,也不可能眼睜睜被重拳打擊。
這時還聽到了外圍有人在很著急地拍了一下大腿,並“哎!”嘆息一聲。
就在大家認為黃楊必敗之際,奇蹟發生了。
人啊,往往就是這樣,不遇到極端惡劣的環境和要命的場合,你還真不知道自己有多偉大,有不可思議的潛能。
於大力正在高興之時,雙拳“砰”一合,就算大功告成,可是這“砰”的一聲是自己的左拳擊中了自己的右拳,自己打自己。
人呢?眼前人沒了,人跑哪兒去了?
旁邊的人哈哈大笑,剛捏了一把汗的人也鬆了一口氣。
原來,黃楊利用他個子瘦小的特點,學了漢朝末年韓信那一招,鑽對方的袴。
他見於大力兩條大長腿張開成馬步,自己四方無路,唯一生機就是對方袴下,什麼羞不羞辱沒時間計較了,將身體一縮,像條泥鰍一樣從於大力的袴下鑽了過去。
這一招既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又引來了觀眾的嘲笑聲。
當於大力明白怎麼回事轉過身時,第二次笑聲又響起,這一次笑聲是大家贈送給於大力的。
站在於大力遠端的黃楊也忍不住笑了。
這三次笑,有點激怒於大力。他也沒急於逼上去,在想如何收拾對方。
過了兩三秒,他心生一計,斜著眼睛瞪了黃楊一眼,用輕蔑的眼神看著黃楊,左手向黃楊招了招說道:
“既然要比個高低,躲啥子躲?過來啊,不過來是龜兒子。”
黃楊明白這是於大力在用激將法,如果自己主動發起進攻,那用不了三個回合就是對方的下酒菜。
所以他反而心平氣和說道:
“比武不光要比力氣,還要比點智慧。懂得起不?”邊說還邊指了指自己的腦袋。
這話加上動作差點沒把於大力的肺氣炸。
二人一個四川人,一個是貴州人,彼此說話都聽得懂,何況這幾句話又不是完全的方音,連外地人也聽得懂,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說他沒腦子嗎?
於大力氣得一言不發,瞪著血紅的雙眼一步步逼了上去。
黃楊偶爾衝上來攻擊兩下,馬上退開,他是利用一下騷擾手段,讓於大力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