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像沈飛揚和木耳這些一等一高手,這些招式相當於三腳貓功夫,要看穿和破解不費吹灰之力,但是,對手的虛招,可不能不應對,我們常說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你不應對,在虛招中就來了實招,這時再起手就遲了,節奏跟不上,就只有捱打的份。
果不其然,木耳的第二招白蛇吐信,就是實打實的傷人之招了。
這一招,劍尖從最初的指向一個方位,到後來各位武術大家的研究,現在已經變化發展到可以指向五個方位。
這五個方位分別是胸、腹、兩肩、眉心,這一招木耳就是指向沈飛揚的胸,在沈飛揚挺償還應對時。
他的寶劍一晃,又指向了沈飛揚的眉心,一招兩用,幾乎在同時指向不同的兩個部位;第三招百鳥朝鳳,是在第二招的基礎上,將劍尖一抖,瞬間變成了若干朵劍花,向沈飛揚的上中下三路攻來。
如果找不準哪一劍是實招,則第一朵劍花都可能傷人。
所以沈飛揚為了跟上對手的節奏,也用三招進行還擊,這三招連攻帶守,守中有攻。
八方藏刀是以一招既守住了人體的八個方位,同時也是向敵人的八個方位施以虛招攻擊。
白虹貫日是以快打快,迫使敵人不敢讓寶劍長驅直入,只能中途變招,第三招冰河倒瀉是徹徹底底的以攻帶守的招式。
沈飛揚將身體前方舞成了一道劍光牆,木耳見劍招被阻,只得變招,並且還要在變招中守護自己的各個部位,他頓感壓力不小。
雙方你來我往,見招拆招,旁邊曾大和未小二人看得驚心動魄,腳下不由自主的在後退。
這時旁邊的第三人呂歌手才回頭看了一眼,對旁邊二人的表現厭惡地看了一眼,眼睛這時沒離開場上的打鬥場面,因為這時的情況比開始激烈多了。
本來,沈飛揚可以早一點結束戰鬥,他的功夫已不是木耳可比,但木耳旁邊還有一人沒有動,沈飛揚不知此人的底細,不敢全力施為。
怕全力用上後,一旦這人出手,那沒有精力為對付這一動不動的第三人,故有所保留。現在見這懷抱吉它之人轉過了身,他心裡反而踏實多了,力也敢用了。
沈飛揚來一招白猿問路,手中寶劍也像木耳那樣,右手手腕一抖,劍尖不停顫動,像一條毒蛇不停吐著信子,他沒有向敵人進攻,敵人反而不知如何防守。
這一招比木耳剛才那一招白蛇吐信可有所不同,那一招重在虛,可攻可不攻,這一招卻是問路,不問清路誓不罷休,而且是到處問,有路無路皆問,是打破砂鍋問到底,虛中有實,卻重在實。
這也是沈飛揚在天山上學來的天山劍招之一,從他的手中使將出來確實非同小可。
木耳連用兩招拜佛聽經、傍花拂柳都沒有解開,雖已入秋,且已晚上,可在他的額上全是汗,見守無望,木耳想到不能讓自己一世英名就此喪失,何況還是由一個少年讓他身敗名裂。
心想至此,乾脆來個魚死網破,乾脆不守了,來個以攻對攻,使出一招白帝斬蛇,不管對方是什麼招術。
他大喝一聲,高高躍起,右手寶劍向天空一指,雙腿在天空分開呈一字,到得最高處,雙手緊握寶劍,照沈飛揚頭頂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