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景區口出來,大部分遊客已在乘車返回,門口遊人並不多,三三兩兩的各自在忙。沈飛揚見景區外大馬路之字拐處有一個分叉路口,分叉路口處有一個指示牌。
指示牌上兩行字‘感化寺,三公里’,指向一條小馬路,這條小馬路沒有硬化,是一條石子路,寬約三米,兩旁是叢生的雜木、野草。
一個人慢悠悠朝左側山上信步走去,進入石子路十多米,路道向右九十度忽轉。
他一轉再突然一回頭,假裝蹲下繫鞋帶,這時發現景區門口有兩個黑衣人,在同時向他所走的小馬路方向探望,沈飛揚裝作不知道,繼續朝前走。
他沿著坡度較陡的之字形小馬路,走了半個多小時,向右一拐,眼前出現了一座寺廟,寺廟左邊有一條荊棘叢生的小路,只見寺廟四簷高挑,紅柱、青瓦、黃牆。
六七級臺階通向寺廟大門,沈飛揚走上臺階,門楣上三個金色大字“感化寺”,門框書寫一幅對聯:
“感天動地事不多,化作微塵者常有”
沈飛揚正在欣賞對聯,這時在左邊小路口有個聲音在問:
“先生,您貴姓,我們迷路了,打擾問一下路,行嗎?”
沈飛揚循聲望去,路口站著兩個人,他心裡一驚:
“這不是剛才在景區門口的那兩個人嗎?
當時雖然距離較遠,但有一點特別深刻的印象,是這兩個人穿的都是黑衣。
現在這二人正是黑衣,另外一個讓人生疑的地方是問路不一定要知道他人的姓名吧,而這兩人卻一開口就問的是先生貴姓,這也不太符合常理。
極大可能這二人是專門來了解沈飛揚底細的,要不要告訴他們自己的真實情況呢?自己不知道這裡的道路情況,還是先靜觀其變,看他們的表現再說。”
沈飛揚的大腦裡飛速運轉一圈,仗著藝高人膽大,就說又有何妨,他略作思索,假裝未識破對方的意圖說道:
“本人免貴姓沈,請問二位要往哪裡走?只要我知道的,就會告訴你們。”
二人未曾想到沈飛揚這麼爽快就回答了他們,前一個回頭瞧了一眼後一人,才又回頭說道:
“多謝沈兄,我們要到景區大門,這要往哪個方向走?”
“你們順右手這條小馬路下去,約三公里就到景區門口。走路約需要半個小時。”
沈飛揚如實地給二人講了到景區的道路情況。二人沿寺廟門前朝右邊小馬路走去,邊走邊不斷朝沈飛揚看。
沈飛揚想讓這二人回去報告主子,以免這次這一夥人的線索中斷,他看這二人即將走過,連忙叫住二人問道:
“二位兄臺,你們來這條小路又是通向哪裡呢?這附近有沒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呢?”
二人巴不得多和沈飛揚交談一會兒,好記住沈飛揚的容貌,於是止步回頭說道:
“這條小路是從上面一條大公路分下來的,沿半山腰上去,有一家小旅店,你可以去看看,應該可以住宿。”
“多謝二位兄臺,我今天也很累了,怕就在你們說的這間旅店將就休息一晚了。”沈飛揚有意給二人留了一個話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