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在亭子那邊大路上,聽見了慢節奏走路的聲音,感覺是大型動物發出的,撲嗒,撲嗒,撲嗒的聲音越來越近越清晰,是向他們休息的地方走來了。
大家緊張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大氣也不敢出,全都閉眼屏氣聽著外邊。
又過了幾秒鐘,聽見從亭子那邊,傳來一聲不長不短的破鑼響聲:曠——磁。然後又聽見了一句破鑼似的拖長人聲:
“陰上——陽回——”
大家心頭更是一緊: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湘西趕屍嗎?不錯,這就是湘西趕屍。
在這裡,作者簡單給各位年看官介紹一下湘西趕屍。
傳說上古時代蚩尤與黃帝交戰,廝殺慘烈,血流成河死傷無數。
而跟著蚩尤打仗的有一個部落來自湘西那邊,也死了不少人。
這個部落的首領便命令巫師設法運屍。蚩尤帳下的巫師使勁渾身解數做法真的將屍體“復活”並能聽口令行走。於是趕屍便由此而來。
趕屍匠將死者身首縫合在一起,再由青衣老司將辰砂置於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然後用五色布條綁緊。
據說,此七處是七竅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後,還要將一些硃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緊。
相傳,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這樣做可將其魂魄留在死者體內。
最後,還要在死者頸項上敷滿辰砂並貼上神符,用五色布條紮緊;再給死者戴上粽葉斗笠,有的封面而戴。
諸事辦妥,紅衣老司念畢咒語,大喝一聲“起!”客籍死屍便會應聲站起……
趕屍的人通常叫趕屍匠。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
趕屍匠要學會三樣功,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
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
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還魂功”等。
趕屍匠有個講究叫三趕三不趕。
三趕。凡被砍頭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受絞刑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
傳說因為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
可用法術將其魂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里。
三不趕。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
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裡喚回來。
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則會影響舊魂靈的投生。
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樣不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