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出門在外的親王們都要會京城過年的。
趙宗明就是今年是第一個回來的。
這個炎奉皇帝的三哥哥,炎明親王趙宗明把自己的弟弟摁在皇位上之後,就帶著自己的老婆杜依晴,直接前往了西境,掌管著西境的十幾萬兵馬,守衛起著西境的和平。
不過西境其實緊挨著一大片荒漠,過了這片荒漠再往西,就是一群西域人的地盤。而在這片荒漠裡,也只是生存著十幾個小部落,總人口可能也不到百萬。
西境相比南境的北境,是還算和平的一方。荒漠那頭的西域人基本可能跨越整個荒漠,來找炎奉的麻煩。
生活在荒漠中的這些部族很在早以前,倒是經常打著炎奉西境的注意。
畢竟在這很難種出糧食的荒漠之中,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走點狠路子。部落之間的打家劫舍,最多也就是把分散在荒漠上的資源搶到了一家裡,該是多少還是多少,並不會自我再生。
所以早年間,荒漠上的部落經常會聯合起來,進攻炎奉的西境,能搶佔地盤也好,還是能搶一些物資和人口也好,總之這些部落總是隔幾年就大舉入侵一回。
打了這麼三回兩回的之後,西境民不聊生。當時的炎奉皇室一看,這幫荒漠上蠻子也太過分了,隨即在西境屯兵,待部落又一次大舉入侵的時候,直接出兵剿滅了部落的聯合大軍,當場就砍了聯合部落的大統領。然後又繼續揮軍深入,把荒漠內地的所有的部落該殺的殺,該揍得揍,全都打了個遍。
由於當時炎奉的軍隊太過深入荒漠了,還引起了挨著荒漠的西域國家的注意,差點以為這是炎奉要出兵攻打他們。
政治完了西境荒漠裡的這些蠻族部落,當時的炎奉皇室為他們定下了兩條規矩:
第一、所有部落都只有一個大統領,那就是炎奉的皇帝。如果有人膽敢再稱自己為大統領,其餘的部落有權利聯合將其整個部落除名,將這個部落的所有財產、人口和物資平分。
第二、炎奉每年會給各個部落提供生存的物資,但是,荒漠中依舊是實力為王,這些部落每年必須進行廝殺,然後依照實力確定一個排名。排名越高的部落,得到的物資就會越多。
講道理,這兩條規矩定得其實挺強硬的。但對當時這片荒漠上還未開化的蠻族來說,就是炎奉皇室對待他們最好的方式。
第一條是當時的炎奉皇室用來控制荒漠上的權利,防止他們沒事就起兵造反的最好辦法。第二條看上去有些血腥,但其實也是為了控制荒漠人口的最好辦法。
估計有同學要問了,為啥不把荒漠裡這幾十萬人都收進炎奉境內呢?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不就都老實了嗎?
且不說荒漠裡這些有自己信仰和圖騰的蠻族願不願意離開荒漠,如果炎奉真要是把這些人就這麼無私的接納進了國內,那真就是他們太平日子過夠了。
不理解為什麼的同學,可以自行了解一下前幾年歐洲的難民潮事件。
當然,炎奉皇室也不可能用兩條規定,就打算一直把荒漠裡的蠻族束縛下去。當時皇室其實還有個隱藏的“開化”計劃,就是讓每個部族每隔幾年都挑選一個聰明,對外界充滿好奇的人,炎奉會把這些接到西境學習知識,並在他們學有所成之後,送回各個部落內,再由他們繼續開化自己的族人。
這個計劃才是最有對荒漠中的蠻族最有用的,經過近兩百年的改變,這些蠻族在炎奉的幫助下,找到了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
他們在荒漠中穿梭,從西域的國家中買來新奇的貨物,再運到炎奉的西境販賣,做起了中間商的生意。再靠中間賺得的差價,購買足夠部落生活的物資。
生活變好了,爭鬥也就慢慢平息了。荒漠中的各個部落除了還在嚴格遵守著第一條規定以外,第二條規定裡的廝殺,已經漸漸的演變成為了荒漠部落一年一度,聚集在一起開個大聚會的傳統。
鎮守在西境的趙宗明實際上是比較閒的,現在這些荒漠裡的部落都消停了,守在黃沙邊上的大軍確實沒啥事可幹。所以,趙宗明沒事就跑出去,和荒漠部落裡的這些勇士們打架。
惡劣的環境下,生長起來的人身體都非常結實。基本上每個部落裡,都有那麼一兩個力大無窮的勇士。每年沒事就和他們打架,而且還能全勝的趙宗明,在部落人的眼裡,比遠在炎奉京城的皇帝陛下還要尊貴。
三皇子趙鴻哲喜歡找人比武這事,就是小時候去西境看望自己的父親是留下的。兒子到了西境之後,趙宗明迫不及待的就帶著兒子把荒漠上的部落走了個遍,不但自豪的把趙鴻哲介紹給了每一位部落中的好友,也像是在兒子面前炫耀般的,到每一個部落裡都打了一架……
————————————
晚上,趙宗陽設宴招待自己的三哥哥,炎奉皇室這一大家子湊在了一起熱鬧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