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問左右侍臣:“將如何處置李承乾?”群臣莫敢對,通事舍人來濟打破了尷尬,進言說:“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盡天年,則善!”
經過君臣商議,詔廢李承乾為庶人,幽禁於右領軍府。賜漢王李元昌自盡於家,侯君集、杜荷、李安儼、趙節等參與謀反的大臣都伏誅。
李承乾得罪以後,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都沒有閒著。
李泰每日入宮侍奉阿耶,大獻殷勤,阿耶很高興,朝臣岑文字、劉洎趁機勸立魏王為太子,長孫無忌卻請立晉王。
李治自從納妃以後,就基本上不敢再見武才人了,寫紙條也覺得不安全,只命春蘭、秋菊憑著記憶傳話給阿紅、阿紫,然後武才人再反饋回來,這樣互通訊息,繼續保持聯絡。
李泰見阿耶沒有立即表態,擔心阿耶立李治為太子,私下到武德殿對李治說:“你以前和李元昌友善,元昌已經犯了死罪,你難道一點也不擔心?”
李治臉色一變,裝出害怕的樣子,事後立即傳話給武才人問計,武才人反饋說:“四郎急躁必敗,九郎冷靜必勝!在大家面前裝出憂愁的樣子,大家不問不說,如果再三詢問,你再說出四郎的話!”
於是李治在阿耶面前整日憂形於色、心事重重,李世民見兒子神色不對,屢次詢問原因,李治開始搖頭不答,最後不得已,將李泰的話和盤供出,李世民聽後憮然不樂。
當天,李世民前往右領軍府探視李承乾,當面責備他。
李承乾說:“兒貴為太子,還求什麼呢?只是一直被李泰算計,不得已才與宮臣們商量自保的辦法。結果那些不得志的人就教兒圖謀不軌。如果阿耶立李泰為太子,那麼就正好落進其圈套之中。”
李世民默然良久才說:“李泰立,承乾、李治都不存,李治立,李泰共承乾都可無恙了!”
翌日,李世民御兩儀殿受朝,朝會結束後,留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和晉王李治,說:“兒子們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朕覺得非常難過和無奈。”徑直往御榻上倒去,長孫無忌急忙上前扶抱。
李世民又抽出佩刀要自刺,褚遂良趕緊奪過佩刀轉交給李治。長孫無忌請問皇帝想立誰,李世民說:“朕想立晉王。”
長孫無忌興奮地說:“臣謹奉詔;誰再有異議就斬掉誰!”
李世民回頭對李治說:“還愣著幹什麼?阿舅答應立你了,趕快拜謝呀!”李治急忙拜謝長孫無忌。
李世民又說:“公等已經同意了,不知道外朝百官的意思怎麼樣?”
長孫無忌答:“晉王仁孝,天下屬心很久了,請陛下召問百官,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就算臣辜負了陛下,罪該萬死!”
李世民於是乘步輦前往太極殿,召集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員,說:“李承乾悖逆,李泰也很兇險,都不可立。朕想選諸子為嗣,到底誰合適?請諸公明言。”
群臣都歡呼道:“晉王仁孝,應當立為太子!晉王仁孝,應當立為太子!”李世民很高興,如釋重負。當天,魏王李泰被引入肅章門,幽禁於北苑。
四月七日,李世民下詔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並親御承天門樓,宣佈大赦天下,賜酺三日。
李治成為太子後,遇到疑問繼續向武才人請教,繼續按照武才人的建議行事,在東宮崇文館刻苦讀書學習,遇事敢於擔當,經常有一些出人意外的表現令群臣稱讚有加。
比如,李世民要李治經常出去遊玩觀光、騎馬射箭,鍛鍊身體,不要老宅在宮裡讀書寫字、談經論道,以免身體發育不良。
李治回答:“遊觀習射不是兒的愛好,兒只愛好呆在阿耶的膝下,事奉阿耶!”李世民大喜,高興得眼淚都流出來了,下令在寢殿側邊營建別院,讓李治居住。
又如,李治為給哥哥李承乾、李泰增加待遇而上表,說:“承乾、李泰衣服不過隨身,飲食不能適口,幽憂可愍,乞敕有司,優加供給!”體現了兄弟友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