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羅斯福在白宮的時候承認,如果他的判斷百分之七十五是對的,行事便可以達到最高的期望。
如果像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的上限是這個百分比,你和我又該當如何?
如果你能夠確定自己的判斷有百分之五十五是對的,便可以到華爾街去日進斗金。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的判斷是否有百分之五十五是對的,又怎能指責別人常常犯錯呢?
你可以利用眼神、音調或是手勢來指責別人的錯誤,這和言辭表達一樣有力——但是假如你指出對方的錯誤時,對方會因此同意你的觀點嗎?絕不會的!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們的智力、榮譽和自尊,這隻會造成反擊,而不是改變觀點。也許你會用柏拉圖或康德的邏輯理論反駁,但還是沒有用,因為你早已傷了他們的感情了。
千萬不要開始就宣稱:“我要證明什麼給你看。”這等於是說:“我比你聰明,我要讓你改變看法。”這實在是個挑戰,無疑會引起反感,爆發一場衝突。在這種狀態下,想改變對方觀點根本不可能。所以,為什麼要弄巧成拙?為什麼要麻煩自己呢?
如果你想證明什麼,別讓任何人知道。要不著痕跡,很技巧地去做。就像詩人波普所說的:“你在教人的時候,要讓人覺得你像若無其事一樣。事情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
300多年以前,科學家伽利略說過:“你不能教人什麼,你只能幫助他們去發現。”
契斯特菲爾爵士也告訴兒子:“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讓他們知道。”
蘇格拉底一再告誡門徒:“我惟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則,有些人可能喜歡平淡從容,有些人可能喜歡鋒芒畢露。我們會發現踏踏實實的人很容易與人共處,而鋒芒畢露的人則沒有什麼太好的人緣。人緣可不是小問題,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你社交的成敗。因此要學會瞞住你的聰明。
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瞞天過海”之計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也是應用最廣的。“哄”與“遮”是兩種最典型不過的方式了。“哄”能把激化後的矛盾化解掉,“遮”能把問題的嚴重性暫時擋一擋,等到最佳時機再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