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至高天內的偉大遊戲,最終且最後的結局註定是歸一,自九開始,萬權歸於一體。
這便是星神間相互吞噬的源泉,自誕生之初被賜予的詛咒與祝福,註定走上一條同族相殘相食之路,最後的生還者踏於聖殿,加冕銀河。
物理側與靈能側的偉大遊戲都是歸一,這便是銀河所選擇的法則。
外側者正嘶吼著,以銀河足以聆聽的音量,它本是最後的倖存者,卻不是最終的贏家,一個棄甲而逃的懦者,一個落荒而逃的弱者,過於善良,過於猶豫,過於懦弱。
若銀河具有意志——它大抵會很憤怒。
如果銀河再更擬人些,讓旁觀者將那些恢弘的、難以歸類的概念流淌概括嘗試著翻譯一下——
它或許正在怒罵,跳腳破防,大罵這些文明與意志是不是腦殼有問題,它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的物理側神族被自己培養出的奴隸粉碎,而那些奴隸在擊碎自己桎梏後又並未選擇繼續將反抗熵增的路線走下去,反而親自套上項圈,選擇了跟最後星神一樣的道路,自我放逐。
就沒有文明或者存在在意一下銀河的最終命運和反抗整個黑暗宇宙的最終結局嗎?
為什麼一個兩個在成為了銀河最大文明或意志後,不是選擇自我放逐,就是選擇自我放縱的?
先是古聖、然後是星神,隨後是太空死靈,再然後崛起的靈族帝國則也陷入沉淪。
與之相比,整個銀河的陰影——亞空間則變得和藹可親起來,自九為首,開始倒數,最終歸一,四神同意偉大遊戲的開始,並兢兢業業試著促成黑暗之王的誕生——但黑暗之王那個該死的混蛋拒絕了它,就像是該死的外側者一樣。
隨後,混沌神被擊碎,被分割,就像是昔日星神四散成碎,權柄再度分散。
是的,分散是好事,是拒絕熵增的體現,但分散亦是壞事,過散的權柄代表著弱小,即便可以在銀河系內有一席之地,但要想抬頭望向真正蒼穹,直視宇宙的惡意,卻依舊不夠。
*****!
仔細聆聽,這是銀河在爆粗口。
當然,銀河顯然不具備意志,不具備一個統一的人格,這些都是某種規則與概念的表現,但顯然它們對於現在的畫面不甚滿意。
但側耳聆聽、悉心觀察——你會看見銀河的不滿。
………………………………
冥王、哈迪斯再再再再再一次睜開了他的眼。
但他眼中的畫面並不是重症病房的天花板,也不是馬卡多那張正指著鼻子罵他的臉,亦不是銀河之間的點點繁星——而是一片黑暗。
黑暗到哈迪斯以為他自己沒睜眼。
於是哈迪斯再次嘗試了睜眼的動作,隨後他想他大抵是睜著眼的,是他所處的環境太過漆黑,冥王心念一動,幾團內部慘白,外焰輪廓卻是漆黑。
他這才勉強看清了環境——依舊是他昔日陷入幻境時分的餐廳,只不過一切都昏暗下去了,牆壁上原本掛著的畫也都不見了,連那副《蒙娜麗莎》都已不見。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副巨大的、混沌的巨型畫,整幅油畫由一個顏色填滿,無一絲遺漏,無一絲輪廓與形狀。
只是一色。
彷彿填滿全部天地與寰宇。
哈迪斯撓撓頭,說不出那顏色究竟是什麼——這顯然是一種未被命名與定義的顏色,一種人類、懼亡者、蟲族、任何文明與意志都沒有見過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