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吳帶楚客多遊,壯麗東南第一州!
微弱月光之下,運河兩岸,盡收眼底。
站在船頭,伏湶心思沉重的凝望著運河兩岸的夜景,心中不由感嘆,寫下這句讚美楚州的詩句的姚廣孝,可真是個值得他學習的奇人!
當然,他可不是想和姚廣孝這位大明朝的黑衣宰相,去學習寫詩。
他要學的,只有姚廣孝的成功造反而已。
明成祖朱棣,靠著姚廣孝的謀劃,成功靖難,造反奪位,伏湶同樣也想和他們一樣,造反成功。
雖然伏湶和姚廣孝兩人身在兩個時空,伏湶明白他來了宋朝以後,姚廣孝就不一定會出現了,但知道大宋朝未來走向的伏湶,也是明白他如果以後想要活得更久的話,也就只有造反了。
畢竟,現在統治大宋朝的皇帝,可是宋徽宗趙佶!
除了風流昏庸之外,這傢伙還是著名的亡國之君,北宋說到底就是在他手上滅亡的。
儘管靖康之變,還很遙遠,但伏湶現在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以防金兵。
在趙佶和如今大宋朝官員的昏庸腐敗的統治下,大宋無論如何,肯定都會亡的。
伏湶明白,現在的大宋朝積貧積弱,早已經千瘡百孔,病入膏肓了,誰也救不了他。
除非能夠破繭重生,大宋朝才可能如歷史上的南宋一樣,中興。
否則,等待大宋朝的,只有滅亡!
如果伏湶重生成趙宋皇族子嗣,或者士大夫家族的人物,說不得他還會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去想盡辦法,救一救大宋朝。
可是,現在的伏湶,只是一個為了在社會底層活命,不得不賣命求一個溫飽的私鹽販子而已。
擺在伏湶面前,最實際的能夠讓他應對靖康之變的辦法,也就只有造反了。
他要走鹽販成功模板——黃巢和張士誠等人的路子,如此一來,手中有兵,無論未來的敵人是宋,還是金,伏湶都能從容應對。
當然,這些只是伏湶想明白他所處的環境後,從而對未來的目標規劃而已。
現在讓伏湶去造反,他肯定是不會幹的。
“幸好有宋江和方臘這兩個北宋出名的反賊,給我指明瞭造反的道路。”
“記得宋江寇京東,靠著三十六人就能橫行齊魏,而方臘更是組織了一幫失業破產遊民造反,就撼動了北宋東南半壁。”
“雖然宋江手下都是悍匪,而方臘手下的兵馬,也是在血與火之中,磨鍊出來的悍將精兵,但他們造反如此成功,也說明了大宋朝東南半壁的宋軍實力,有多麼羸弱。”
“我先別急著造反,得多招點人手,建立勢力才行。宋江和方臘的造反路子,都只能研究借鑑一番,而不可全取啊!”
“說到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北宋軍隊的實力還是有的。特別是那剿滅方臘的北宋主力西軍,實力就不弱,而且後來宋高宗趙構,也是靠著北宋的西軍,建立了南宋。”
“若是我沒有十足的把握,在兵馬沒有積累好之前,寧願當一個為禍地方的黑幫頭子,也絕對不會和宋江、方臘那樣,舉旗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