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軍自然不敢說實話,於是就把每天道聽途說的假資訊盡數轉達給袁紹。
田豐和郭圖產生了激烈的爭吵,袁紹的頭又大了起來。
“你們別吵了!”
袁紹一聲斷喝,揉了揉腦袋,閉著眼睛問道:“我只要應對之策,而不是聽你們吵個不停。元皓,你先說。”
田豐性格剛直,適才跟郭圖吵得面紅耳赤,狠狠瞪了他一眼,拱手道:“為今之計,是盡派斥候,瞭解曹軍和史軍的動向。同時做好準備,三日後總攻臺縣。”
郭圖嗤的一聲冷笑:“田元皓還真是耿直,莫不懂兵不厭詐?這三日正是他們防守最薄弱之時,我們兵力佔優,正該趁機大舉入侵,必定能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袁紹向來注重名聲,當即搖頭擺手,“撕毀約定這種事,能免則免,否則我軍抬不起頭,士氣更加低落。”
郭圖繼續遊說:“做大事者向來不拘小節,成王敗寇更是這個道理。到時嘴巴長在我們身上,怎麼說都行。再不然,主公大可把責任推到屬下身上,屬下為了主公的大業,這點名聲算什麼?我們前番被趙雲孫策偷襲,又打賭輸了,更需要一場勝利來刺激一下士氣。”
見田豐又要說話,郭圖搶著道:“為保險起見,我們還應該把黎陽那兩萬軍調過來,協同進攻。再從鄴城抽出三萬軍進駐黎陽,一來可以震懾曹軍,二來可以作為儲備軍隊進可攻,退可守。如此一來,我軍以十二萬之眾對他六萬,必定能一鼓作氣攻下臺縣。嘿嘿,到時曹操可能還在為濟南城努力拼殺呢!”
“嗯……但這樣一來,鄴城就只剩五萬兵馬了,會不會冒險了些?”
袁紹被郭圖說得心頭火熱,又有他甘心做撕毀約定的替死鬼,再無疑慮,只是覺得有點冒險。
郭圖胸有成竹道:“主公放心,鄴城有真龍杖保護,又有大公子三公子主持大局,穩如泰山,五萬精兵足可抵擋百萬雄獅。”
“哈哈,公則果然想得周到。那就這樣決定吧。元皓,你親自走一趟,讓沮授領二萬兵過來,你再從鄴城抽三萬去黎陽。嗯……帶上張郃和大戟士回去,反正留在這裡已經沒有意義。去吧!”
說完便不理田豐,開始和郭圖部署今晚突襲臺縣的相關戰術。
田豐不受待見,長嘆一聲,頹然退下。
再說史辛退回臺縣,在全軍面前狠狠地表揚了高順和張寧,更對陷陣營和五行營眾士兵致以極高的評價。高順和陷陣營見慣這種場面,跟史辛又是熟絡,謙虛幾句,不敢居功。
而張寧則得意洋洋,非要纏著史辛要獎賞,不能只憑幾句話就把自己打發走。女兵們也是圍著史辛,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在雄性氣息濃厚的軍營裡抹上一道清新亮麗的色彩。
周泰和張媚娘雙雙走出,把張寧拉住。
周泰話不多,只皺眉道:“寧兒不要胡鬧。”
張媚娘則敦敦善誘,在軍營要守軍紀,對主公要有尊卑之分等等。
見最親近的兩人都不幫自己說話,張寧只好氣鼓鼓道:“知道了,知道了。”
眾人來到臨時收拾出來的議事廳,商議軍情。
已經恢復過來的賈詡出列道:“主公,袁紹今日鬥敗,又折了麴義和先登營,必定大為光火。我們得提防他惱羞成怒之下前來偷襲。”
史辛笑道:“當初我跟他許諾三場比試,就是為了引他來襲,只怕他不來。孔明,公瑾,一應事物都準備好了嗎?”
諸葛亮和周瑜對望一眼,笑道:“都準備好了,曹操那邊也答應配合。如果他今天不來,倒讓我們白費了心機。”
傍晚時分,臺縣兵馬一陣異動。袁軍斥候入稟袁紹,說看到青州軍大隊大隊的兵馬從臺縣的南門而出,往濟南城方向而去,加起來大約有三萬之眾。帶隊的將領分別是趙雲,孫策,賈詡陳宮,以及高順和陷陣營等。他們神情慌張,估計是濟南城出了大事。
臺縣中的大部分百姓聽得將有大戰降臨,跟著軍隊南下,估計是逃向青州別郡或者更太平的徐州。
這時派去曹軍的督軍碰巧上報軍情,曹軍圍住濟南城東南北門,獨留西門,全力攻打,恐怕這兩日之內就有結果。
袁紹和郭圖將前後事一對應,頓時明白趙雲等人是率軍解濟南之圍。
袁紹道:“怪不得史辛要跟我約定協議,原來是行緩兵之計,幸沒聽田豐之言,否則錯失良機。等他們解了濟南之圍,肯定又會把兵馬調回臺縣,與我軍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