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如今大漢的形勢如何?”
“之前董卓借獻帝之口,大封諸侯,不久後就收到了惡果。諸侯埋頭髮展,其中發展最為迅猛的有幾家,分別是袁紹,曹,孫堅,劉備。先說袁紹,他本來就與公孫瓚不和,冀州和幽州接壤,必然會產生更多的矛盾。袁紹有逐漸成長起來的河北四庭柱坐鎮,田豐沮授兩大軍師出謀劃策,還有以麴義領導的特強兵種先登營,把公孫瓚打得節節敗退。上個月的界橋大戰中,殲滅幽州軍數萬精銳,公孫瓚元氣大傷,如今只剩苟延殘喘,估計覆滅也只是頃刻之間。”
“一年半的時間,公孫瓚敗得有點快啊!”史辛感嘆道。如今的歷史程序雖然原來越偏離前世,但袁紹在初期起初的盛氣凌人依然沒變。只是,他與曹勢力也就一河之隔,曹會任由他發展
“好教大護法得知,袁紹除了河北四庭柱四位年輕脈師之外,還有兩個高等級脈師助陣,他們才是袁家勢如破竹的關鍵人物。這兩個人的修為深不可測,有一次公孫瓚不顧一切地殺到陣前,直取袁紹,但其中一個高手只用一招,就把公孫瓚打傷,讓他鎩羽而歸。”
史辛驚叫道:“一招”
“不錯,一招!”諸葛亮加強了語氣,“要知道公孫瓚也有六等的修為,而且經百戰,有勇有謀。許多人估計,這兩個高手的修為,不下關張二人。”
關張,就是劉備的兩位義弟關羽和張飛。除開呂布,大漢朝公認的最厲害的兩個角色。
“這兩個人什麼來歷?”史辛皺眉問道。有了這兩人的加入,袁紹以“四世三公”的響亮名頭,冀州的大好平原,多位高等級脈師文輔武助,很可能不會重蹈覆轍,以摧枯拉朽之勢滅掉公孫瓚之後,劍指中原。
諸葛亮搖搖頭,“沒人知道他們的來歷。而且他們每次公開露面,都會遮掩真顏,很難猜測其份。袁紹是眾多諸侯當中勢力最大的,連帶他的兄弟袁術,也仗著兄長之勢作威作福,在豫州興風作浪,沒人能奈他何。”
“袁術”史辛玩味似的笑了笑,“這廢柴兄弟處曹劉備孫堅劉表的多放夾擊,竟然還能活著?”
“豫州物資豐富,袁術家底豐厚,只不過這廝不思進取,從不侵略地盤,只為斂財享受,周邊諸侯深受其害,卻懾於袁紹,不敢對其出手。”
史辛皺眉道:“之前諸侯聯軍勤王,袁術剋扣糧餉,犯下眾怒,惹得聯軍分崩離析,前功盡棄。他仍不知悔改,難道曹劉備孫堅等人就真的能忍得下他?哼!我看未必!”
“大護法有何見教?”
“曹劉孫三人非一般人也,此時忍讓,也只為埋頭髮展而已,終須有一會讓袁術吃不了兜著走。”
“大護法似乎對這三路諸侯充滿信心啊”
“曹孟德權謀通達,文韜武略,坐擁兗州。他唯才是舉,以後的發展自
然不在話下。劉玄德仁德佈於徐州,兼有關張之勇,龐士元和徐元直之智,以後也絕對會混得風生水起。孫文臺立足揚州,銳意進取。手下能人輩出,孫策周瑜太史慈這些小輩已經成長起來,如方中。他們三家,將會成為諸侯中最厲害的三支,袁術除了富庶的豫州,還有什麼可以跟他們比”
諸葛亮想不到他分析得如此簡單明瞭,明顯吃了一驚。史辛上面這番話,如果不是對曹劉備孫堅三人的格長處瞭如指掌,對其陣容分析透徹,是不會說得如此準確的。也就是這番評論,諸葛亮對史辛刮目相看,終於認清他絕不止是一位天才脈師這麼簡單。
“還有呢荊州和西蜀那邊況如何?”史辛又問。
“荊州劉表防範孫堅和袁術,幾乎是按兵不動,並未有太多動作。但他與孫堅在江陵時有摩擦,說不定哪天就會大幹一場。而西蜀變動不大,劉焉一向龜縮,只不過為了防範袁術,派了張魯鎮守漢中。”
“原來如此……朝廷方面又怎麼樣?”
“朝廷還是老樣子,董卓把持朝政,但自上次被諸侯討伐之後,他也收斂了不少。因此被司馬懿乘虛而入,在朝廷中佔了一席之位。”說起前世的老對手,諸葛亮看上去也是深有顧慮。
史辛聞言,眉頭大皺,“司馬懿自暗算馬超之後,他不是消失了嗎?怎麼會出現在長安”
“確實,自選拔賽之後他銷聲匿跡了好一會兒。但後來當他再出現的時候,已經被皇上徵辟為主簿,不聽命於任何人,直接受皇上調遣。也因為這層關係,他成為皇上邊的大紅人,出入皇宮也不需要通報。後來,他又不知道從哪裡挖掘出不少人才,其中鍾會,鄧艾,杜預,羊祜,文鴦這五人,都是高等級脈師,兼有治國強軍之能,已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