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來的計劃,今天的晚宴將會請來獻帝劉協。作為大漢朝最高的權力象徵,聖教的效忠物件,他的到來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也少不了喜歡挑理,喜歡搞事的董卓,報名那天董卓突如其來的攪局讓聖教和皇帝顏面盡失,這次不會再犯同樣錯誤。請了董卓,自然少不了戰神呂布。
董卓和呂布之後,他們各自的部下也不敢不請,就連雜號將軍也在宴請名單裡。先安排好這兩方的人員,才輪到其他大官巨賈,社會名流和選手的家屬等。
三位長老為了這臺晚宴,做足了準備。幾時入席,幾時儀式,幾時致辭,幾時開席都算準了時辰。此時的三長老,正在後臺笑呵呵地談天說地。
史辛先找到三位長老,說明已委任諸葛亮和趙雲為左右護法。盧植等三人早就聽他說過二人的厲害,白天的時候已經見過諸葛亮。如今見趙雲英武不凡,更難得的是一位沉穩謙虛的近脈師,當即不住口地誇讚。
一下子有五位頂尖的少年脈師加入聖教,當屬三位長老最激動了。
一時間,老人慈祥地勉勵著年輕人,年輕人恭維著老人,場面又鬧又溫馨。
就在此時,一個面帶憂色的聖教弟子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正想說話,眼睛瞟了一眼史辛等人,又頓時止住了嘴。
盧植看得出他有所顧忌,擺了擺手,“他們是大護法和左右護法,以後我們的權力會逐漸移交給他們,你有話儘管說就是。”
“是!”
“剛從皇宮傳來訊息,皇上體抱恙,將不會參加今天的晚宴。無獨有偶,太師府那邊也傳來訊息,董太師也不來參加晚宴。”
弟子這一番話,讓三位長老大吃一驚。盧植為大長老,一心為國,皇帝不來,證明對聖教有意見,那這臺晚宴,就變得毫無意義了。他急得像鍋上的螞蟻,眉頭擰成一團,彷徨無策。
皇帝的心思,誰都能猜得著,不就是為了蔡琰嗎?盧植城府沒王深,一邊踱來踱去,一邊偷眼看向史辛,當真是坐立不安。
史辛的大護法,那可是聖教的實權人物。三長老已經步入中老年,聖女蔡琰又是女流之輩,以後聖教的大權就落在史辛上。史辛對皇帝的態度,直接決定了聖教對皇帝的態度。史辛的方針策略,直接決定了聖教是效忠還是反對皇帝。
史辛和蔡琰的關係,幾乎認識他們的人都知道,兩相悅,郎妾意。這對一直盼著蔡琰嫁給自己當皇后的劉協來說是個天大的刺激。皇帝無論如何都不想讓史辛當這個大護法。他白天當著百姓的面不好發作,但晚宴不出場,就很好地證明了自己的不滿和不甘。
王嘆了口氣,提醒道:“大哥,你沒注意到嗎?除了皇上不來,還有董太師也不來呢。”
“董……董太師不來,干係似乎並不大?而且,不是更好嗎?”盧植想不通。
“皇上不來,董太師不來,那麼朝中大臣會來嗎?洛陽城中那些見風使舵的大人物們,會來嗎?”王臉色發青,“到時,我們這臺晚宴賓客寥寥,門可羅雀,只怕會成為
洛陽城乃至整個大漢的笑話啊。”
盧植臉色再變,問向王:“這……這可如何是好”見王搖頭,又問向蔡邕,“二弟……”
蔡邕一直低頭不語,此時神沮喪,顫聲道:“我……我也不知道。”
作為當事人蔡琰的父親,他驕傲於女兒被當今最富盛名的兩位少年傾慕。他們一位貴為大漢天子,一位是未來的一教之主,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同時他也非常苦惱,天子畢竟是天子,要是觸怒了他,整個蔡家都會人頭落地。
蔡邕難,作為一個忠君國的大臣,同時又視女兒如珠如寶的老父親,他真的難。眼看女兒一天天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她越來越厭惡虛假的皇帝,越來越欣賞白手起家的史辛,就差委嫁給他了。
蔡邕的臉愁成苦瓜,就差落下淚來。
對於三位長老來說,最嚴重的不是面子問題,而是自己終為之忠心耿耿,傾出生命去輔助的皇上,竟然不認同他們,等同拋棄了他們。
三位長老的內心很清楚,只要撤掉史辛大護法的職務,皇帝就會回心轉意。但這樣一做,問題就又回到從前了。更嚴重的是,左右護法都是史辛拉來的,他一走,其他人肯定跟隨,那麼選拔賽就更加成為一個笑話了。
諸葛亮見三位長老一個個哭喪著臉,再拖延下去恐怕晚宴就要開始了。在向史辛問明瞭前因後果之後,他眼珠一轉,忽然哈哈大笑,“我還以為什麼大事,幾位長老太過杞人憂天了。亮掐指一算,此刻的困局,頃刻便會自行解除,幾位還是準備好相關事宜吧!”
三位長老曾聽史辛說過諸葛亮如何如何智慧通天,奇策百出,鬼神難測,聽他說得輕鬆愉快,不由連忙問:“孔明,計將安出”
諸葛亮半眯著眼睛,微笑著輕輕搖頭,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不可說,不需說,等下便知。”說完笑嘻嘻地將三位長老勸出,全程自信滿滿,根本不似有假。
三位長老將信將疑,但目前又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只好依他所言,出去再說。
史辛落在後頭,把諸葛亮拉住,低聲道:“孔明,你有何妙計,說與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