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辛上前笑著點頭,也算打過招呼。正想跟上前去,不料差點與匆匆折返的蔡邕撞個滿懷。
蔡邕皺著眉趕到陳伯邊,怔怔地站在原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片灰片白的外牆,不知在想些什麼。
史辛和蔡琰面面相覷,不知蔡邕想幹嘛,都吃驚地看著他,同時又看看外牆,卻並未發現異樣。
陳伯以為蔡邕怪責自己做工做得不好,連忙跪在地上,口中求饒,“老爺恕罪,是不是老奴做得太差?唉!我應該有自知之明瞭,那麼老了還非要逞強。這件事就應該小陳來做……”
聽到陳伯在旁邊聒噪個不停,蔡邕眉頭輕皺,卻並不出聲,也不做任何動作,只保持姿勢一直站著。
史辛忽然記起,當初自己領悟六博步的時候就是這個表,想抓住腦袋中的靈感,卻總也抓不住。這個時候是最怕人打擾的。
他走過去輕輕將陳伯扶起,手指放在嘴唇邊,示意他不要做聲,隨後拉著他離開了蔡邕邊。
蔡邕足足思索了一刻鐘時間,眉頭越皺越緊,最後長嘆一聲,“算了,我們回去用膳吧。”
“等等……”史辛勸住蔡邕問道,“司空大人可是想到些什麼?”
蔡邕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沾了白灰的掃帚劃過變舊的外牆時有些特別。我站了許久,卻越看越普通,只好作罷。”
史辛導道:“是不是關於書
法的一些靈感?你可以再想想……”
蔡邕深深看了史辛一眼道:“難道說你也看出些什麼名堂了?不妨說來聽聽。”
史辛笑了笑道:“我能有什麼名堂,只不過是覺得這掃帚的走勢,確實有些像字。”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對著外牆隔空比劃,放佛在寫字一樣。
蔡邕與史辛並排站著,也學著他的樣子比劃。不多久,他腦海中靈光一現,大喝一聲:“筆墨伺候!”
蔡邕是文學泰斗,有時興之所至,隨時隨地都可能有詩作或者書法出品。久而久之,他府內的下人也變得機靈,於府內不同地方多放筆墨錦帛,只要蔡邕一呼喚,就會在最短時間內奉上。
蔡邕拿著毛筆在手,沾了點墨水,尋思半晌。只一下筆,眉頭就開始皺了起來,他搖了搖頭,換了支筆,又是不滿意。他一連換了十支筆,都不知道如何寫下去。
正一籌莫展間,蔡邕突然聽到旁邊一陣削竹子的聲音,回頭看時,只見史辛不知何時拿起一把小刀,蹲在地上認真地削著竹子。
蔡邕忍不住問了一句:“你在幹什麼?”
史辛不答,只一心削著竹子。當他再起來時,手裡已經拿著一支特別的筆。這支筆用數條小竹條紮好,越到尾端就越尖,就跟縮小版的掃帚一模一樣。
“司空大人再用這個試試。”
“妙哉!”蔡邕驚歎一聲,拿筆蘸墨,筆走龍蛇,飛快地在錦帛上寫下了一個“蔡”字。
“好,好……”
蔡邕定定地看著自己寫出的字,神激動,口中只重複說著一個“好”字。
眾人湊上前去,只見字型瀟灑飄逸,有的部分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畫突出,在書寫中產生力度,使枯筆產生飛騰而出的空白之處,這與濃墨、漲墨產生對比,大大加強了字型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就算史辛不懂書法,仍然看出了強烈的個人風格和高超的書法境界。
“請司空大人為字型命名。”史辛適時地提醒著蔡邕。
“就叫飛白書吧!”蔡邕金口一開,為流傳萬世的飛白書命名。他又在“蔡”字左下方寫上自己的大名,字型當然也是新創作的飛白書。
蔡邕拿著錦帛左右觀看,又傳給蔡琰,下人等,顧盼間頗為自得。
下人在蔡琰的示意下,小心翼翼地捧著蔡邕的新作,急匆匆地走了下去。用不了多久,洛陽城又會因為飛白書的產生,颳起一陣風潮。
史辛當然是知道“飛白書”的,當他看到蔡邕望著牆體怔怔出神的時候,他就意識到自己顯露書法的機會來了。白天的時候他連闖兩關,分別是“琴”和“棋”。剛開始的時候,他聯想到下一個“書”要考書法,實在是頭大。作為後世人,他鍵盤敲得“啪啪”響,但對執筆寫字實在毫無頭緒。以前在靈寶派蔡琰也教過他,但屢次的實驗失敗告訴他,他在書法上面確實沒有天分。如果天眼通可以檢查“書法”這項專業屬時,他擔保只有20左右。
無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