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皇上看起來不高興,再說下去或許引火燒身,還是先點到為止吧。
不過最終皇上沒有對他大發雷霆,反而神色有些恍惚,也可能事情會有轉機。
所以自此事後的好幾日裡,鶴泰心中都有些忐忑,不知道是另想辦法,還是等待下去。
最終他還是決定再等待些時日,有時物極必反,太心急了反而會引起懷疑,他沒有必要為了一顆棋子而將自己這麼著急的給搭進去。
大概過了半月有餘,在宮中偶爾聽到奴才們在私下議論,才知道素貴妃近日被換了個住處,雖然是與幾個才人同居一處,依舊是風光不再。
但鶴泰知道這已經是皇上做了退讓了。
起碼是等於吹出了風聲,皇上不希望素貴妃死。
宮裡的人都是心眼兒活泛的,看出這一點,自然不會狠了命的去整她了。
誰知道哪一天龍顏轉變,她又復了蘇呢?
所以即便是她當初立即就被削了妃位,現在連個才人都不是,奴才們倒也沒有多難看的臉子給她看,位份不再怕什麼?說不準哪天就又高升了呢?還是不要得罪她吧。
以前都把她往死了想,現在皇上竟然下旨給她從那還不如冷宮的破殿裡給換了出來,誰知道下一步是怎樣呢?
於是,素貴妃的日子竟然莫名的好轉了一些。
她知道這是鶴泰的功勞,有他的幫忙,她才能有翻身的機會,過了這一次的災,她也看明白了,榮辱都是瞬間的事情,同時心裡也恨極了皇后與柔貴妃,若不是她們下的黑手,她怎會受這一遭罪。
待有了機會,一定要報復回來,讓她們也嚐嚐這樣的滋味!
對鶴泰來說,這也算是個好事,總算不是一顆廢棋。
而在此時,那件事也有了好的進展。
皇上在御書房召見了他。
鶴泰步履匆匆,胸中更是心潮澎湃,聽說昨晚出使鄰國的使臣就返回了京城,早朝時更是議了此事。所以不用說,他也知道皇上召他是為何。
他一進去,還未等拜見,皇上就迫不及待的開門見山,“今日朝上所議的你都清楚,朕就不再多說,你速點齊兵馬,待朕定了和親的人選之後,你便可以隨行護送了。”
鶴泰聞言,心頭一陣激動,“遵命。”
“鄰國雖同意配合我方的計劃,也願意出兵相助,可也不得不防,所以你此次任務艱鉅,對手不光是羅家,還要防著鄰國的兵馬生變,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以防不測。”皇上鄭重的叮囑。
“兒臣謹記在心。”
“去吧,沒有幾天了,這幾日朕便會宣佈和親人選。”
皇上心裡是急的,巴不得立刻實施,立刻剷除眼中釘,可是既然是計劃,就要做的真實,做到掩人耳目。
使臣昨日剛回來稟告了此次何談的前因後果,最終結果是和親以示兩國交好,以後永歇戰火。
皇上與朝臣商議後,也是都認同了這個法子。所以早朝時便定下了和親的事兒,其實這些都是計劃內的,皇上與鶴泰自然是心知肚明,那使臣也是一清二楚,只是三人還要合夥演給眾人看一遍而已。
和親人選自然要千挑萬選,因為關係著兩國的以後,若是聖旨下的太快,就有敷衍的嫌疑,會引起某些有心之人的懷疑,若是太慢,也或許會被人回過味來,假的就是假的,不是沒有暴露的可能。
所以要趁熱打鐵,時間的掌握上要不快不慢,既不令人生疑,又不會延誤了時機。
鶴泰明白其中的道理,皇上既然當日就召見了他,說明離出發的日子一定不久,不敢怠慢,當下便去兵部點了兵馬,當然是私下進行的,這倒多虧了先前皇上給他的兵部的兼差。
如今,他突然覺得,皇上給他這個兼差的用意就像是預謀好了,以備不時之需的一樣。
皇上真的令他覺得越來越看不透了,越來越透著一種高深莫測,似乎心中盤算好了許多事,只是沒有實施,但是終究是知道目的,而且一直在往那個方向在行動。
就像是缺乏契機,而一旦有機會,一切才得以顯露出來。
反正這一連串的事情之下,鶴泰就是這種感覺。
就連皇上這麼多年屈居在惠親王派系的制約下,在他看來都越來越像是故意而為之的,但是為什麼這樣做,鶴泰也不懂,這只是他的一種感覺。
的確很快,御書房那番談話後,只到了第四日,皇上便當朝宣佈了和親人選,當然還有護送和親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