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屯田提倡是就好比集體制,而袁耀卻直接讓土地分配下戶。
“主公,沒有士族的支援,我們又缺少戰略物資,怕是難以實施。”
“打土豪,分田地,自力更生。”
袁耀繼續解釋道:“對於那些心懷不二計程車族,沒收其所有田地,分給佃農或無地農民。”
“當然,那些支援我們計程車族,便另當別論,只要他們順從我們,給我們提供糧食和物資,好處是不能少的。”
袁耀知道,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土地政策,要想一概而論,怕是整個大漢十三州士族都要指著他的脊樑骨罵,只能雙管齊下。
說明白一點,這就是強權霸政,只有這樣下去,袁耀才不會處於被動之中,士族丟了,但至少還會有百姓會一邊倒的支援他。
杜如晦若有所思,這個政策實在是太讓他吃驚了,這是瓦解士族的本質利益,好壞尚且不論,一旦實施起來,一定是民心所向。
順者昌,逆者亡。
這是袁耀的決心,也是他的準則,懷柔政策是不能在這個亂世存活下來,只有拳頭大,胳膊肘硬,武器利才有話語權。
杜如晦感觸頗深的看著袁耀,第一次感覺眼前這個年輕的主公,真的不簡單。
杜如晦領悟之後,告辭了一聲,又去找袁胤商量此事。
皖縣城郊十里的空地上,袁胤正挽起袖子親自參與屯田。
有困難要克服,看著袁耀一天天的焦頭難額,他只能親力親為,能播種一粒是一粒。
農夫之中,有一人袒露著上身,僅靠一塊墊肩墊在肩膀之上,扛著一塊足有百多斤重的巨石,正一步一挪,無比艱難的往水壩上走。
這人身形矯健,眉目清秀,雖臉上塗著塵土,但是一看就知道絕非平常人。
此人混進興修水利的流民中間已經好幾天。
這幾天來,此人跟著這群流民換了好幾個地方,有意無意的向袁胤靠攏,也見了袁胤幾次。
但都只是短暫停留,因為袁胤身旁一直跟著縣兵,但隨從並不多,只有二十來人。
“大哥,今日可以動手了嘛?”
這人剛剛把石頭放下,身後忽然傳來了一輕咳,回頭道:“小五,小六,你二人依計行事。”
藉著休息的機會,兩人點點頭,轉過身去了。
兩人離開之後,此人藉口解手溜進了旁邊的小樹林,然後藉著小樹林的掩護,悄悄的爬到了工地旁邊的一座小山丘上。
在這座小山丘的頂上,竟藏了一把鐵胎弓。
片刻之後,那答話的小五,小六便開始了行動,隨便找了個藉口,兩人扭打在一起。
兩人一邊扭打,一邊還不停的大喊大叫。
看到有人打架,附近幹活的流民也就不再幹活了,都湧過來看熱鬧。
現場負責維持秩序的縣兵第一時間衝過來,試圖將打架的兩人分開。
結果卻被小五一下掀翻在地,名死士便奪了那名士兵的環首刀,再反手一刀,斬下了那名縣兵的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