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胤回應道:“不日前,曹操大將曹仁領兵五千,已經佔據九江郡全郡,兵鋒直指廬江郡六安縣,已經開始有動靜。”
“而孫策也完成了對丹陽郡的土著居民的圍剿,整個揚州江水以東,都已經歸入其中,怕是不久之後,十有八九也將發兵廬江郡。”
袁耀自詡笑道:“如此看來,這廬江郡還是一個香饃饃了,誰都想來咬一口。”
高寵回道:“主公不必驚慌,某家高寵願提兵去殺曹賊,來多少,某家就殺他多少。”
“高將軍雖勇冠三軍,可是曹仁傭兵五千而來,我們只有一千多人馬可以調動,騎兵更是少的可憐,只有不足兩百人,雙拳難敵四手呀!”
袁胤憂慮道。
這的確是一個大難題,五千人,足以讓袁耀無力抵抗。
秦良玉從旁道:“主公,事不宜遲,我們當先發制人,趁孫策未起兵,率先發兵六安,然後尋找戰機,一擊即潰曹軍,然後再回兵皖縣。”
“正合我意。”
袁耀正色道,如今只有先發制人了,最好能殺曹仁一個措手不及。
“天亮之前,摸黑出城,出兵六安,不可走漏訊息,我們走之後,叔父當多派探子去丹陽郡打探訊息,密切注意孫策大軍動向。”
袁胤回道:“好,此事便交給我。”
“高寵聽令。”
袁耀沉聲道。
“著你帶領兩百騎兵為前鋒,入駐六安縣,一定不可讓曹仁先入城。”
高寵毅然領命。
袁耀又道:“秦良玉聽令。”
“著你帶領本部兩百白桿兵,八百步兵,隨我一道出兵六安。”
秦良玉高聲回道:末將領命。”
時間不等人,當斷不斷必將自亂,袁耀知道,兵貴神速是他現在唯一致勝的法寶。
公元199年9月28,袁耀又踏上了新的征程,這一次是對抗大boss曹操。
一路提心吊膽,袁耀還真怕曹仁先他一步趕赴六安縣,好在,可能是因為袁耀太不入流了,還是曹操要觀孫策的動靜,一直陳兵六安邊郊,遲遲不見動作。
所以這才讓袁耀得以安然無恙的進入六安縣城,縣丞以及縣尉卻在高寵來之前就已經棄官跑了,聽說是害怕曹軍寇地,自己死於亂軍之中,連夜逃亡徐州,投奔劉皇叔劉備去了。
不得不說劉皇叔雖屢敗屢散,他是民聲卻日益遠揚增長。
城中負責治安的五百縣兵也是成天誠惶誠恐,劉勳剛死,袁耀初臨,曹仁又來,就沒有安慰的一天。
軍心不穩,是戰場大忌,袁耀必須要重樹自己的形象,徹底改變軟弱無能的形象,要讓六安縣人知道,他們是有信心戰勝曹仁的。
城外,軍營校場,袁耀從皖縣起兵而來的一千兩百人,和六安縣的五百縣兵齊齊的站在開闊地校場上,將帥高臺上,袁耀在高寵以及秦良玉的擁簇下,直步而上,一身戎裝,顯得格外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