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澈看著這幾個選擇,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一:仁德治世。
這是苻堅的選擇,是他堅定的道路。
事實上。
能有如今這些成就,苻堅並不是那些無腦的聖母。
他有自己的堅持,也有自己的取捨,並非一味懷仁。
也正是這樣的待人以誠的策略,才讓他收穫了王猛的追隨。
在前期,苻堅可謂是一帆風順。
也正是這一帆風順,才給了他一種錯覺。
似乎只要心中懷有仁德,任何困難都能解決。
可事實證明,作為君主,還是亂世之下的君主,用這樣的方式治國,顯然有些不妥。
蘇澈思索了一下,將目光看向第二個選擇。
二,以法治世。
這是王猛所堅持的道路。
在王猛在政的這段時間,前秦並非全是以儒道教化,而是儒法並行。
如果說苻堅代表的是儒的角色,那王猛就代表的是法的角色。
在王猛的治理之下,國內可謂井井有條。
一直到王猛死後,前秦的治理方案,便從儒法並行,變成了完全偏向儒道。
這毫無疑問是走錯路了!
蘇澈下意識的想選擇這一個選擇。
可轉念一想,以法治世,單純的嚴苛法律,並非是最好的選擇。
內儒外法,儒法結合,這才比較合適,也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選擇。
如果此刻選擇第二個,那是否就摒棄了原本的儒呢?
如果讓前秦變成秦朝那般的法治國家。
搬出軍功制。
執行嚴苛律法。
甚至是那些連坐制度,各種徭役制度……
將前秦變成秦朝那樣的古典軍事國家,肯定會變得非常的強大,但與之相應的,就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很顯然,只要選擇這個,便會與苻堅的理念背道而馳。
這多半不是苻堅希望看到的……
這也是蘇澈猶豫的一點。
蘇澈緩緩搖了搖頭。
他並沒有著急做出決定,而是將目光看向第三個選擇。
三,縱情享樂?
蘇澈一愣。
這樣的逆天選擇,都能出來嗎?
或許這一個選擇,也會出現一些奇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