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他擔任秦國的沛安侯,算是秦國既得利益者的一部分,和遭受壓迫的百姓並在一個戰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從賊’。
不過這其實並不影響,天下造反的人當中,擔任秦國官員的人並不在少數——並不是所有造反的人,都是底層的百姓。
蘇澈造反之後,他的目標很明確。
其他地方的地盤都無所謂。
首先要攻滅的就是關中之地,招募原秦國計程車兵作為根基!
老秦人的戰鬥力從來都不是開玩笑的。
只要先一步拿下關中之地,得到軍隊素質最高的老秦人,那接下來的劇情,不過是再上演一次秦滅六國而已!
蘇澈第一步做的是先攻破四周的郡縣,補充兵馬軍隊,然後直接帶著這些軍隊直接長驅直入,直指關中!
他很清楚,陳勝吳廣必然失敗。
這是最好的機會!
原歷史上。
六國貴族尊楚懷王為天下共主,而這楚懷王,是原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他不過是項梁擁立的傀儡諸侯王而已。
可當項梁一死,本來是被找來做傀儡的楚懷王熊心有了真正上位掌握實權的想法。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記載: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城,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大概意思是……
楚懷王收回項氏集團的所有軍權,想自己獨管。
再封劉邦為碭縣的首領,封為武安侯,掌管碭郡兵。
之所以冊封劉邦,就是想要利用劉邦這個外勢力,抗衡項氏集團。
此後熊心還和項羽、劉邦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做關中王。
相對於項羽的兵馬人手,劉邦的兵力並不多,不過千餘人。
可最終的結果,卻是讓這千餘人,成功攻破咸陽。
當然,劉邦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關中,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秦軍主力全部集中在了河北一帶。
章邯當時集中所有兵力圍困趙國,以圖鞏固黃河以北地區,如此一來,他就能夠騰出手來南下進攻楚軍。
結果項羽在此一舉重創秦軍主力,隨後又收降二十萬秦軍。
到最後,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先入關中者為王這種規矩還有什麼作用?
最終項羽分封十八王,將劉邦貶謫在巴蜀之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命運是奇妙的,千百年後,在東漢末年,最後一個漢室宗親,也佔據了這裡作為根據之地。
可惜的是,他們的北伐失敗了。
至於劉備和諸葛亮之所以會失敗,其中有一個糧食運輸的問題。
在劉邦時期,古漢水的河道可以用來運糧。
結果後來,高後年間,板塊移動,武都發生大地震,古漢水河流改道,以至於諸葛亮無法再用河流運糧,只能走蜀道。
而北伐失敗與糧草短缺不無關係,多次“糧盡而還”。
這一次。
蘇澈根本不給項羽這些人機會,他決定先人一步,偷下咸陽,入主關中再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