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墨家不講血緣關係,講自由,這就需要創造一個神來代管眾人。
相對於儒家尊的是祖先,是血緣關係體系,墨家的這一套體系,顯然要薄弱許多,也過於理想化。
【明鬼】:辨明鬼神,揚善懲惡。
人類的一切行為鬼神都看得見。
也就是所謂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這個思想和天志是互相關聯的。
【非命】:不從命,百姓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孔子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意思是每個人都是有命運的,是老天的安排。
處在社會底層人請不要怪社會,因為它是你的命。
天命觀從而奠定儒家的禮有尊卑,愛有差。
然而墨家認為,人的命運是可以透過後天奮鬥改變的!
後來陳勝所說的那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墨家的觀點。
只是相對於墨家的“非命”主張,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太過於出名了,反而掩蓋了前者。
這個觀點,其實就是針對儒家“天命”思想和貴賤等差觀念而提出的,墨子提倡人定勝天、事在人為的生存態度,鼓勵人們強力從事、改變現世中的不平等狀態。
【非樂】:反對音樂。
這裡主要是反對統治者王公大人們“厚斂措乎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虧奪民衣食之財”,而自己大搞音樂,享受作樂。
【節葬】:節約葬禮。
喪葬文化早在西周時就盛行,而儒家思想將喪葬文化固化,崇尚厚葬。
墨子卻說:“厚葬久喪,重為棺槨,多為衣衾,送死者徙,三年哭泣,扶後起,杖後行,耳無聞,目無見,此足以喪天下。”
墨子是農民出生,深知農村的辛苦,他也深知所謂繁文縟節都是做給活人看的,而不是給死人看,因此提倡節葬。
墨子主張生前認真侍奉老人,死後哪怕再厚葬,也無濟於事。
這並非是“孝”的真正體現!
而是‘不孝’!
【節用】:物盡其用,勤儉節約。
節約,避免浪費,才能讓物資更加充裕,這和節葬是相互關聯的。
這十大主張,許多思想,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所以無法得以推廣實施。
司馬遷給孔子作世家,給商人、劍客、小丑都做傳,唯獨不給墨子做傳。
後世的墨家徹底消失殆盡,徹底沒了文化復興的可能。
這實在是太過於可惜。
蘇澈在《論墨》這一篇文章中,言辭犀利,直接指出了墨家主張的諸多缺陷之處,不符合實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