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是大宗,血脈裡流淌的是嫡系的血脈,只是因為被剝奪了爵位,又不願意魚肉鄉里,往死裡壓榨百姓,所以過得格外清苦,影響力也越來越小,基本都沒什麼人當官了。
也正是如此,久而久之,天下間的讀書人,都下意識的忽視南邊還有一個孔家,哪怕他們是曾經的大宗。
至於北邊的孔家,本是庶子,可自從南邊不願意侍奉蒙古君主,將爵位讓給北孔,自此以後,北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家也逐漸認可這才是真正的聖人後裔。
南孔已經徹底衰落,廟宇無力修繕,祖屋破敗不堪,家中幾畝薄田,勉強度日,這日子可謂過得格外艱辛。
可即便如此艱辛,這些孔家人還是有著自己的骨氣,從沒想過去投靠北孔,更沒想依靠孔子後裔的名聲來獲取收入,他們腳踏實地的生活著,就像是普通人一樣。
如果不是知道內情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曾經的輝煌,更不知道他們是孔子的嫡系後裔,附近的年輕人只知道他們是落魄的書香門第。
而現在,隨著蘇澈的一紙政令,整個天下的讀書人都知道了,南邊還有一個孔府,他們似乎是正統的孔家?
如果蘇澈僅僅只是廢掉了北孔,那必然是天翻地覆,後果不堪設想,整個天下文人的反噬,甚至會讓大明傾覆,這是蘇澈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可當他冊封了南邊的孔家,並且還是曾經唐朝的封爵,文宣公,更是宣稱要追根溯源,立大宗嫡系為正統,如此一來,很多文人直接無話可說了!
不少文人甚至都沒聽過南宗孔家,查閱了典籍,詢問了老人,才知道南宗孔家的故事,同時也知道了他們的氣節,知道了這才是曾經的正統大宗!
如此一來,當今皇帝追根溯源,廢庶出,立嫡系,當真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完全合情合理!
和正統的南宗孔氏相比,北孔的事蹟就顯得沒那麼有節操和骨氣了,他們先降了金,成為金國的衍聖公,然後又侍奉蒙古君主,成了大元的衍聖公,等到了明朝建立後,由南打到了北,當他們無望看到草原的君主再統華夏,才不情不願臣服了明朝。
這和有氣節的南孔相比……
差距簡直太大了。
當然。
也有很多文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情,這些人多是和北孔牽扯頗多,聯絡很深,有許多利益糾葛,自然不甘心看到北孔就這樣倒臺,依舊在為他們搖旗助威。
然而大勢如此,他們即便他們如何吶喊,都無濟於事。
浙江,衢州。
正在田裡耕作的孔希路面板被太陽曬得黝黑,穿著格外樸素,就像是地地道道的老農,此刻剛從田裡走回家。
還未到家,遠遠的便看到一隊人馬,這群人馬帶著皇家的依仗,早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孔希路走上前來,連忙行禮:“草民拜見欽差!”
這位前來封賞的欽差大臣,正是赫赫有名的宋濂,他原本因為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
自從蘇澈穿越過來後,便將他撈了回來,此刻算是第一次重用,代表皇帝封賞南孔。
權利是男人春藥,原本宋濂全家流放茂州時,早在途中,宋濂便已一病不起。
到了茂州之後,基本只剩下了最後一口氣。
不出意外,就要死在了茂州。
然而當皇帝的聖旨一到,氣運加身之後,原本癱在床上不能動彈的宋濂,猛地睜開了雙眼,然後直接坐了起來。
當真是垂死病中驚坐起了!
接到應天府養了一些日子,又賜予各種珍寶,宋濂很快便恢復如初。
此刻代表皇帝來到了這裡,他的分量足夠重,足可以看出皇帝的誠意。
宋濂笑著說道:“我帶來了陛下的旨意!孔希路,還不速速接旨?”
“草民接旨!”孔希路連忙行大禮。
宋濂收回笑容,認真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久聞衢州孔氏,聖人嫡系。
孔夫子第五十二世嫡孫,南宋末代衍聖公孔洙。
其以“曲阜子孫守護先塋有功於祖”,又以六代先祖已墓於衢州,建有家廟,世居衢州多年,且有老母在堂,不忍離先祖廟墓而去曲阜,讓爵於曲阜的北宗孔氏。
朕每每聽聞此事,都連連感慨,聖人嫡系氣節,千古罕有。
今大明驅逐韃虜,匡扶漢室,光復中華,豈能讓聖人嫡系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