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就在眼前。
蘇澈忍不住思索起來,到底要如何解決?
在他了解的歷史中。
朱元璋因此事格外震怒,一開始官吏們也沒太當回事兒,因為大家都這麼幹,正所謂法不責眾,您總不能把我們全部做了吧?
要是擱其他皇帝呢,可能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但很可惜,他們碰到朱元璋!
朱元璋是少有的一代雄主,他很清楚他在幹什麼,他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在試圖解決明朝面臨的一個根本性的制度困境,也就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間的矛盾。
就空印案而言,明廷需要正式的財政制度,精準的蒐集地方資料,如果任由你亂填,層層上報的資料都有問題,那麼朝廷對整個國家就失控了。
空印案後,攝於朱元璋的屠刀,人頭滾滾之下,大家夥兒終於老實了。
但問題是,如果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去解決有問題的人,這麼做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治根不治本。
等到朱元璋死後,空白公文乃又流行了起來,一切努力依舊會付諸東流,為此流下的無數鮮血,也終究是徒勞無功。
朱元璋的後半生,做了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可效果,卻是一件比一件差。
甚至大多數事情,都是事與願違。
無論朱元璋如何努力,最終的結果,以及整個歷史軌跡,就像是在和他開玩笑一樣。
所以。
殺,固然能殺個痛快,但無法解決問題。
蘇澈思索良久,最終眼眸微微抬起,“把詹徽、鄭士元、韓宜這幾個人給咱叫過來。”
前不久老朱廢御史臺、設立都察院。
而都察院的主要職責是糾劾文武官員,辨別冤枉,監督下屬各道。
這幾個人都是都察院的御史,此刻出現這麼大的問題,他們當然責無旁貸。
不多時,詹徽、鄭士元、韓宜三人來到蘇澈的面前。
三人行禮之後,等待著皇帝陛下的發話。
而蘇澈也不廢話,敲了敲桌子,讓太監將這空印賬本遞給了這幾個御史。
最先遞給的是鄭士元,一旁的韓宜忍不住側目去看。
這二人在老朱的記憶中印象深刻。
在洪武初期,朱元璋親自任命了鄭士元和韓宜可兩個御史,可謂是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多查出來點大案要案,以震懾貪汙。
而這兩人也的確查出來了不少關大案。
比如定遠知縣朱桓是朱元璋的“皇侄”,在任期間,橫徵暴斂,貪贓枉法,強搶民女,無惡不作,可是因為和皇帝有親,所以沒有人敢告發他。
監察御史鄭士元向朱元璋檢舉朱桓的不法,最後證據確鑿,要判處死刑。
但朱桓的父親曾經救過朱元璋,所以朱元璋想著饒朱桓一命。
可是鄭士元和韓宜可兩人據理力爭,最後朱元璋還是將皇侄處死。
後來的功臣朱亮祖,尚書開濟,戶部侍郎秦升,駙馬歐陽倫等人的貪贓枉法,都是被監察御史查出來真憑實據。
此刻,當這二人看到這空印賬本後,不由得瞳孔一縮,臉色瞬間變得格外難看。
很顯然,他們二人知道這是什麼……
空印賬本!
賬本上空空如也,可那大印卻做不得假,帶著非常純正的官氣!
無論是鄭士元,還是韓宜,都很清楚,為什麼會有這空印賬本。
各地為了便利,延續了元朝就有的潛規則,所有人都很有默契的偷偷使用,上下聯合,一起隱瞞這個訊息,一直隱瞞到了現在。
可誰想到,這賬本,竟然出現在了皇帝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