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契靈之書上,緩緩浮現了這樣幾個選擇。
選擇一:你少時,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你笑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選擇二:你進京趕考,考官銳意於詩文革新,伱的清新灑脫的文風,直接將他們鎮住。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你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此句出處,便將幫你從第一降至第二。放榜後,你謁謝,考官詢問你此句出處?你如實回答,引起考官再一次驚歎,自此名動京師,天下皆知。
選擇三:你出身不凡,從小便聰敏過人,父親教的詩,幾次後就能準確背誦。稍大以後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古籍,通曉《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這一年,你的父親薨了,你成為了一名王爺,接管了王府,此後不出意外,多會如此下去,可很不巧的是…皇帝駕崩了,因為沒有後代,你被選中成了皇帝繼承人。
這一次的選擇,並沒有太多。
僅僅出現了三個。
上一次八個選擇的盛況,並沒有復刻。
蘇澈認真看著這三個選擇,不由得一愣。
第一個選擇,不出意外,應該便是秦末時期,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陳勝!
自古以來,槍打出頭鳥,第一個起義造反的人,通常很難成功,這幾乎是一個鐵律。
他們的結局各不相同,或被朝廷消滅、或被其他豪傑吞併、或自取滅亡。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敢於第一個起義反抗朝廷的隊伍,所承受的壓力和打擊那是難以想象的。
雖然大多數時候,也會起到一呼百應的作用,但那些響應的人多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真正幫忙的沒幾個。
陳勝吳廣起義時,原六國貴族紛紛響應,可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復國,陳勝吳廣還是難逃被秦軍針對的命運。
終是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是建立在自身實力的情況下,而造反起義軍,一般並不是鳥兒,而是蟲子,他們的狀況是——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現實是殘酷的,第一個出頭的,必然被困難重重,為他人做了嫁衣。
陳勝吳廣如此,他們是第一個起義造反的,最終得了天下的人,卻是劉邦。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之後,首先起兵的是赤眉和綠林,但是最後得到天下的是後起兵的劉秀,建立了東漢。
東漢末年最先起兵的是黃巾,而最後是隨後起兵的孫權、劉備和曹操瓜分天下,三國鼎力。
隋朝末年最先的是瓦崗軍,而最後得到天下的是李淵建立大唐。
元朝末年最開始起兵的是紅巾起義,白蓮教,明教等,最後朱元璋建立的大明。
道德經中說: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第一個當出頭鳥的,總會被打。
不過……
也正是失敗的壯烈悲劇,才那一句響徹千古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變得格外震耳欲聾。
自那以後,這句話烙印在了華夏文明的血脈之中。
自那以後,哪怕出身卑微,也不再是恥辱。
王的兒子不再是王,侯的兒子不再是侯,將軍的兒子不再是將軍,農民的兒子,也絕對不會再是農民!
他們的出現,打破了自商周以來,已經被徹底固化的階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抗爭是毋庸置疑的偉大!
同樣也是毋庸置疑的慘烈!
失敗的原因很簡單。
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沒有氣吞山河的胸襟,沒有一個足夠的戰略眼光,所以他們的失敗,往往也是必然的。
看到這個選項的時候。
蘇澈忽然有些心動。
他好像好久沒有造反了……
手有點癢!
內心深處,像是有什麼東西正在蠢蠢欲動。
還記得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