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自稱大漢……
怎麼好意思的?
一州之地,也敢自稱大漢!
好吧,這些事情曹叡忍了,政治本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現在不是蜀漢求著魏國伐吳,而是釋放了這個友好的訊號。
如果魏國不同意的話,那蜀漢在五丈原的屯軍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們會繼續施加壓力,會繼續北伐,不斷消耗著魏國的國力。
曹叡只能捏著鼻子,同意了諸葛亮的諸多請求,恢復了兩地的通商,不過對於吳國動手,這件事情還得從長計議。
隨著蜀漢和魏國兩個國家眉來眼去的時候,吳國察覺到有點不對勁了。
孫權雖然不知道蜀漢和魏國到底怎麼回事,可剛打完一場戰爭,兩地就恢復通商了,這件事情本身就很不尋常,這釋放著一個什麼樣的訊號呢?
不對勁,很不對勁!
難道蜀漢這濃眉大眼的傢伙,準備投魏嗎?
不可能啊,他們剛剛大獲全勝,打得魏國上下膽寒,沒理由投魏的。
唯一的解釋,應該是用那些俘虜,和魏國達成了協議?
但這也不對勁啊……
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時之間,山雨欲來。
孫權最近總有些不祥的預感,連睡覺都睡不安穩,總是在做噩夢,這讓他很是煩躁。
與此同時。
當蘇澈回到了蜀漢的都城後,先後做了兩件事情。
一件小事,一件大事。
他先是改造了紡車,製造出了一種可以紡三根紗的腳踏紡車,比以前使用的一個紡錠的手搖車,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這使得織蜀錦的效率增加了數倍。
按道理來說,這事兒也不算小事。
但和第二件事比,的確是小事。
他下令融了十億銅錢,全部製造直百五銖!
一枚直百錢,就是一百錢。
這些銅錢的來源,都是此前透過直百錢從魏和吳兩地不斷弄過來的財富。
史書記載,在北伐期間,魏國甚至因為沒有錢,開始以物換物的現象,這並不是他們沒有錢了,而是錢全被蜀漢透過這種割韭菜的方式收割了回來。
雖然魏國國力強盛,但“錢”這種流通的貨幣,他們卻沒那麼多,這也給人造成了一種諸葛亮北伐,魏國快堅持不下去的假象。
此刻蘇澈融十億銅錢,全部製造直百錢,便是打算好好收割一波魏國和吳國的韭菜。
這麼做其實有很大的問題。
十億銅錢,至少能製造五億的直百五銖。
也就是五百億錢!
瞬間膨脹這麼多倍,不出現大問題根本不可能。
如果這些錢讓蜀漢來消化的話,分分鐘就把蜀漢的國力給榨乾了。
所以必須轉嫁到吳國和魏國去。
但問題是,這可是五百億啊,魏國和吳國自然不會這麼傻乎乎的就被你收割!
所以,對於丞相的決策,蜀漢的官員們一個個都被這瘋狂行為給震撼到了。
一個個紛紛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