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三大政治勢力的代表人物是譙周、李嚴、諸葛亮。
建立蜀漢之前,這塊地區最初的蛋糕完全屬於益州集團。
劉焉劉璋父子倆來到了蜀都,蛋糕被分成兩部分,益州和東州部分。
劉備入蜀後,蛋糕被分成三份,荊州集團拿了最多,東州集團被一直擠壓,益州集團則淪為權力的底層。
三股勢力針鋒相對,此後蜀漢在夷陵戰役中的失敗,削弱了三股勢力,劉備又死了,三大利益集團的最後一根脊樑斷了。
所謂的北伐,一是為了不忘先主遺願,同時也能培養凝聚力。
二也能轉移社會矛盾,讓大家將目光看向外面,而不是看向自己。
當諸葛亮已死,此前勉強維繫的局面瞬間崩塌,一鯨落萬物生,大家都想在諸葛亮死後得到更多的好處。
荊州派當仁不讓,他們想要維持此前荊州派一家獨大的局面,所以當時就推舉得到丞相遺命的蔣琬。
聽著朝臣的不斷爭吵,劉禪抬起頭,有些不悅的說道:“此事日後再議,先辦好丞相的葬禮再說!”
這話一出,爭吵的聲音頓時少了一些,就在眾人商議丞相葬禮該如何舉辦。
諸葛亮在去世前,曾囑咐劉禪關於自己的下葬事宜,自己的葬禮必須從簡,要四個人為他抬棺,一路向南走,等到繩子自己斷裂,才能在繩斷之處下葬。
就在眾人不斷商議的時候,忽然又有一個信使傳來前線的最新訊息:“陛下,有急報!丞相在五丈原大破魏軍,斬首近一萬,俘近六萬人,大獲全勝!!!”
這話一出,上面的劉阿斗愣了一下,他呆呆的問:“丞相?哪個丞相?”
聽著這話,這軍中信使也懵了,他抬起頭,有些呆呆的問著:“陛下,我們大漢難道還有第二個丞相嗎?”
“我們大漢當然沒有第二個丞相,但問題是,此前丞相不是已經彌留之際了嗎?之前更有訊息傳來,說丞相已經駕鶴西去,為何現在又能大破魏軍?大獲全勝?!”劉阿斗連忙問著。
此刻,朝中的大臣們也一個個完全無法理解,都一臉懵逼的看著這軍中信使,這是什麼意思?
丞相在五丈原大破魏軍?
丞相已經死了,都準備退軍了啊?
這時,有人喝問:“此前丞相死訊都傳過來了,這又是什麼訊息,伱到底在說什麼?!”
這信使楞了一下,連忙說道:“這是丞相詐死之計,就是為了騙過司馬懿,此人老奸巨猾,生性猜疑,如果不能騙過所有人的話,那根本騙不了他司馬懿。”
“丞相說,做戲要做全套,所以就傳來他已經死亡的訊息,那司馬懿果然中了計策,急著出兵追擊,這一切被丞相料中,圍而殺之,大獲全勝!”
這話一出,朝廷中諸多大臣面面相覷,誰也沒想到,此前傳的訊息,竟然是假訊息!要知道這就連劉禪都騙了,眼淚鼻涕嘩啦啦一大堆,現在居然和我說,這是詐死之計策?
這真是把所有人都給耍了一通!
上方,劉禪聽到這個訊息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後目露欣喜之色:“好,好,好,太好了,丞相沒死,這是詐死之計策,就連我都被騙了,何況那司馬老賊?”
“值得慶賀,值得慶賀啊!”
“大破魏軍,丞相當真威武!”
“五次北伐,這是我們斬獲最大的一次!”
“這訊息傳到吳魏,必然天下震驚!揚我大漢天威!”
與此同時。
五丈原上,蘇澈翻看著此前的軍情訊息,頓時無語的罵道:“真東吳鼠輩也!”
嘉禾三年,權與蜀剋期大舉!——這是諸葛亮和孫權的聯合軍事行動。
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諸葛亮吸引火力,孫權好去江淮偷雞。
而帝遣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魏國選擇讓司馬懿對付諸葛亮,而皇帝曹叡對付孫權。
未至壽春,權退還——曹叡還沒到,孫權就跑了。
此前,丞相身體虛弱不假,但真正一病不起恰恰是東吳兵敗的訊息送達,精神打擊加速了肉體的崩潰。
此前就就關中戰局來說,諸葛亮面對司馬懿,也是逐漸戰局上風。
若是東吳那邊能稍微堅持一下,等到此刻司馬懿大敗,那魏國必然是首尾難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