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收回兵權這一條令一出,吳國上下,瞬間沸騰,有卿大夫誓死不從,直接
反叛。
在他們看來,如果丟掉了兵權,那他們在這吳國,便是待宰的羔羊!
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堅持古禮,認為被剝奪了兵權,比殺了他們還要嚴重,所以哪怕是死了,也不會順從。
面對這種情況,蘇澈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既然想死,那就讓你們死!
直接開殺!
不殺個人頭滾滾,不殺個血流成河,那這改革就永遠不可能完美進行。
暫時的妥協,換回來的永遠是對方的得寸進尺。
只有殺出一條血路,殺得他們再不敢言語,才能將變革順利的推行下去。
不流血的變革,哪能叫變革呢?
此刻吳國有孫武、伍子胥、蘇澈這樣的名將在,這群抵抗的卿大夫,根本就是螳臂當車,以卵擊石。
已有取死之道!
幾日後。
一座小城池中。
蘇澈剛剛攻破了這裡,在攻進來的瞬間,卿大夫紀直接自殺,連帶著自殺的,還有他的家臣。
蘇澈進入這座小城裡後,幾乎所有人都用仇恨的眼神看著他,那眼神彷彿要吃了他一樣。
隨著改革的進行,原本名聲還很好的範子,在這段時間,幾乎肉眼可見迅速變差。
范蠡成為了女幹佞之臣的代名詞,名聲之臭,連越國、楚國都能聽到。
蘇澈提出的之改革變法,本質就是中央集權。
可這毫無疑問直接把卿大夫階層給得罪死了,他們恨不得生吞活剝了蘇澈。
恰恰是他們這樣一群人,往往是掌握了話語權的。
底層的屁民,又懂什麼呢?
蘇澈出的政策,對底層的百姓很好,讓他們能吃飽飯,穿暖,甚至偶爾還能吃到肉。
所有平民對範子感激涕零,將他奉為聖賢,可問題是,他們這一批人,連字都不認識,根本就沒有話語權。
在古代,「民心」這東西,往往說的是權貴階級,是那些讀過書的人,因為他們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至於那些底層的百姓,這群黔首、庶民能懂什麼??
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是被剝削的層級,憑什麼要對他們好?
反而讓卿大夫、士大夫這些貴族階級遭殃?
這是什麼道理?
這群既得利益者,根本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他們的存在,是周朝建立至今,這麼多年下來的規定。
每個卿大夫,祖祖輩輩都是皇親國戚——天子的親戚被封為諸侯,諸侯的親戚被封為卿大夫。
他們是天潢貴胃,祖輩已經將他們的事情全給幹了,他們只需要躺在功勞簿上享受就行了,這是持續這麼多年的傳統,是多少年都不曾變化的現狀。
為什麼現在他們要失去這一切?為什麼?!
對他們這些卿大夫而言,奪走他們這一切的范蠡,不正是女幹佞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