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頭一緊。
果然便見太子李承乾緩緩起身,在眾目睽睽下忽而高聲而起。
“劍門關外水衡錢,半入離宮半入川。”
“金馬池開通海舶,石犀渠引灌桑田。”
“波斯奴鑿三刀峽,吐蕃匠分九隴泉。”
“若使龍圖歸太府,未央鐘鼓早驚天。”
百官:“.......不是,殿下您追著殺啊?”
李世民恨得不當場給自己幾個耳光,你好端端的,你看那逆子幹什麼?!
你就讓他在那裡悄默聲的喝酒吃菜不好嗎?!
啊?!
李世民內心如同土撥鼠般狂叫起來。
下面百官,卻是紛紛將目光看向了在座的長孫無忌,後者面色漲紅,想要起身謝恩,但又有些猶豫現在跳出來,會不會太傷皇帝妹夫的心?
可太子殿下這首詩,分明就是贈送給他長孫無忌的啊!
不同於剛才皇帝陛下在詩中的泛泛而談,盡是些大家都會說的吉祥話堆疊,空洞乏味。
太子李承乾這首詩中,連用好幾個如今大唐的重大水利工程名。
河北道的“金馬池”,河東道的“石犀渠”,隴右道的“三刀峽”還有鎮北道的“九隴泉”,皆是他長孫無忌這些年擔任黃河水利總督建造成功的一座座標誌性政績。
李世民只覺得手腳發麻,有被這逆子氣到。
太狠了,開篇就說什麼“水衡錢”,這不還是在挖苦朕拿了你那八百萬貫嗎?!
要不要這麼追著殺?
朕可是你的父皇!
那最後一句“若使龍圖歸太府,未央鐘鼓早驚天”,不就是在說,那八百萬貫要是交給長孫無忌,黃河水利工程還能修得更好嗎?!
李世民目光幽幽的看向自家大舅哥。
卻見後者根本不敢與他對視,然而,此刻卻也一點沒有站出來謙虛的意思。
很顯然,太子這一首詩是真的寫到了這位大舅哥的心趴上,這卻是讓李世民內心越發發堵。
這什麼接風宴,朕真想幹脆掀桌子走人......
李世民牙根恨得癢癢,目光看向文武百官,看到的卻是一雙雙躲閃的眼神,又轉頭看自己兩側幾個兒子。
魏王李泰眼觀鼻鼻觀心。
越王李貞撓撓頭,摩挲起了酒杯。
晉王李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