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過五歲的孩童,佔據總國民人口60%是特孃的什麼體驗?
李承乾一腦門子的汗。
快速的翻看著手中的文書。
關內道和河北道、河東道貞觀六年的新生人口比之貞觀五年明顯減少,這除了本身父母工作可能受到影響外,這三道的人口結構趨於完全飽和,也是一方面的因素。
但是......這幾道的人口增長速度減緩,但,大唐其餘各道因為新政效果的全面鋪開,卻是迎來了他們的造娃衝刺。
原本應該減少的人口增長速度,不減反增......
這下,朝廷面臨的壓力又將會以指數結構增長。
翌日朝會,李承乾便著重的與百官商議起了這件事。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大唐的人口增長一直以來都是非常警惕的,也並非沒有向李承乾諫言說該讓老百姓們,減少生育。
但被李承乾否決了,後世的計劃生育他是知道其中殘酷的。
且不說百姓們想要生孩子,那是說明了眼下生活富足安康,還有利可圖,若是不讓生了,那難道百姓們就真的不生了嗎?
那豈不是另一種的人口藏匿?
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殿下,眼下我大唐人口雖說破億,但青壯年佔比卻不足三成,恐國朝不穩,若想要穩定局面,暫且減少新生出生土地分配迫在眉睫.......”工部尚書段倫出列諫言。
話音剛落,禮部尚書唐儉卻是表示反對:“殿下,不可!如今官府鼓勵生育已有數年,忽然停止或減少新生兒土地分配,恐激起民怨,須知患寡而不患均......有些百姓家已經多分配了土地,孩子少的反而吃了虧,百姓恐有怨言啊。”
“那就遷移!河西道、鎮北道,還有如今新開設的遼東道都是人口匱乏的地方,且還有大量的土地。”刑部尚書李道宗開口。
“如今都已經分配完土地了,百姓也都已經分家分戶,豈會丟下眼下耕作的極好的土地和奴隸,千里迢迢的去那些苦寒之地?”
“.......”
朝堂諸公你一言我一語,皆說的有理,但又彼此多多少少有些想法。
李承乾身旁,九皇子晉王李治和八皇子越王李貞靜靜看著。
其實大體的框架,早在新政推行初年,太子和太原府的官員們就已經設定好了框架。
自家青壯年不夠,不能將那麼多的土地全都耕種出來。
那就改變生產方式!
研究新農具,從國外捕捉和購買奴隸。
人口激增,固然造成糧食嚴重短缺。
那就研究農事,培育新的優質良種,或是從國外進口,改變飲食結構,讓百姓們肚子裡的油水多些,對糧食的消耗自然就會少一些。
還有教育、醫療等等方面,這又是一大筆的投入......
總之明明是臨近年關長假休沐,六部以及大唐各個肱骨能臣們,卻是尷尬的發現,來年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可怕的工作量。
戶部要安排人口遷移。
工部要加大如河西道、遼東道以及鎮北道的基礎建設投入。
禮部要建更多的大學,尤其是李承乾提出的大唐師範大學,這在如今這個對老師這個身份看得極重的年代,更是一個不小的重任。
刑部要制定出更加嚴厲的,針對奴隸逃脫,以及主奴通姦的懲處力度。
兵部這邊也接到了太子的命令,要將地方的城衛軍和衙門捕快進行篩選和整合。
分為職業的城衛軍,專門負責防備地方出現大規模武裝暴動;巡捕,類似李承乾後世的地方警察;另外便是專門處置命案和惡性案件的法捕。
吏部,依舊如往些年一樣的,繼續加大對地方官員的培養和篩選,配合好來年的各項事務順利推行.......
就在長安這邊各部門在一場朝會之後,紛紛進入忙碌的開會儀式和分配來年任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