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如今的新聞業發展已經相當迅猛。
得益於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和掃盲運動,讓如今絕大多數的百姓至少都具備了日常識字的水準。
如今大唐新聞報紙行業,雖然在李承乾的要求下,一直嚴格由朝廷和皇家把控,但本身報紙的類目卻是越來越多。
讀報,在貞觀這一朝百姓甚至是外來色目人商人中,都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大唐日報》上,一份關於大唐正式兵不血刃的,將原吐蕃的領土(除卻戒日殖民地)全部納入大唐板塊,並且命名為藏原道,改原吐蕃都城邏些城為拉薩府,為藏原道首府。
李玄運這位曾經西北地區的邊境刺史,平步青雲,連帶著姑臧李氏的門楣都似乎高潔了許多。
往來說親的人不斷,頗有種成為新晉五姓七望的趨勢。
然而。
鄯州刺史府邸內,李玄運的面色卻是凝重到了極點,看著面前家中送來的書信,以及那厚厚一摞又一摞的拜帖,只覺得頭皮發麻。
“快!鏡兒你速速回家一趟,務必告訴家中父老和族親,閉門謝客,低調處事,絕不能在這個時候行差踏錯!”
李玄運的兒子李明鏡跟隨在其父身邊多年。
如今為鄯州騎兵營一參將,但卻也明白政治之中的彎彎繞繞。
太子委以重任,將藏原道治理的任務交給自家父親,那表面上看是聖恩,但如若處理不好,引來上頭的猜忌,那就是絕路!
他根本不敢有絲毫的耽擱,趕忙便是出發趕往隴右道姑臧李氏族地。
臨近十月,正是每年大唐商貿最為發達的時節,海商即將出發,連帶著引動整個境內不少的工廠和作坊,也是任務繁多。
各地都似乎沉浸在對巨大利益的攫取中,無法自拔。
然而,此刻不少的地方,卻也因為吐蕃被大唐吞併,而變得暗流湧動起來。
曾經的高句麗,如今的大唐平壤道。
“砰!”
崔俊一巴掌把信拍在了桌子上,深吸一口氣,面色凝重又焦急,眸光閃動著。
“那個李承乾,竟然就這般堂而皇之的把吐蕃佔了下來?!”
“當真是.......”
他心中想要罵一聲無恥,若是換做了他們清河崔氏在朝堂的時候,雖說吐蕃最後也必定要納入國土範圍,但肯定不會是直接改換為道。
但是,他終究還是高估瞭如今這位大唐聖太子殿下李承乾的底線。
這廝在能拿下的土地面前,那是一點都沒打算遮掩。
“崔兄,如今事已至此,被賜死的松贊干布沒有子嗣,甚至和那李承乾同床共枕過的吐蕃公主也連帶著被其賜死,大唐拿下吐蕃已經是板上釘釘,我看這下朝堂怕是要騰出手來,對我等出手了!”
趙郡李氏上代家主之子,李子正比此刻的崔俊臉色還要更加難看。
此刻,密室之中,眾人呼吸急促。
這些時日以來,又有幾個世家家主,暗中加入了崔俊的這個圈子。
他們都是堅定的認為,大唐不會放過他們的人。
“眼下我們暗中截流的糧草和藥品倒也不少,兵器和甲冑亦有,不如干脆反特孃的!”一個孫姓家主壓著嗓子,滿是兇狠的說著。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將目光落在了領頭者崔俊的身上。
“崔家主,你定個主意,此事當早做決斷吶!”
崔俊沒有說話,卻是深吸一口氣緩緩起身,來到了密室一面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