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儉很快被帶來,剛一見面行禮過後,便是神色認真的再次遞上一份奏摺。
“啟稟太子殿下,倭王派來使節,聲稱想要與我大唐共同開發那些金山銀山......”
“讓他們滾!”
李承乾原本還打算伸手接的動作頓時收了回去,根本沒有任何猶豫的便是直接拒絕。
同時忍不住嗤笑一聲。
“共同開發?當真是不知所謂!真以為那金山銀山在他們的本土,就能從我大唐手裡分走一杯羹?當真是夜郎自大!”
唐儉張了張嘴,還想說什麼,倒是一旁的李治似乎察覺到了對方的為難,讓王德將對方手中的奏摺,拿到了他的面前。
翻開一看,挑了挑眉,不由湊近了自己皇兄一些。
“皇兄,不如你還是看看吧,這幫倭奴倒真是......妙”
李治斟酌了好半晌,才說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妙”字。
李承乾接過奏摺。
開啟一看。
說是倭王來信,但實際上上面的署名卻是如今的倭國權臣蘇我蝦夷。
倒也符合如今那邊的鬼樣子。
信中遣詞造句明顯是經過了一次次的斟酌和考慮,以一副極其卑微的姿態,雖明是合作,但卻是一副祈求大唐接濟的口吻。
“石見銀山開採所獲銀兩,大唐佔八成,倭國佔兩成,並且不要白銀,可以接受大唐使用唐紙幣進行支付......”
“挖礦所需的人力物力,由倭國出,但是白銀的冶煉卻是由大唐負責,最後白銀出產多少雙方互相監督。”
看到最後,李承乾還忽而挑了挑眉。
蘇我蝦夷竟還在上面寫,為表向大唐忠心,願意將如今各遣送一倭王子和倭王女,前往長安充當質子。
“呵,舒明那個倒黴蛋,碰上蘇我這一家子,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
李承乾嗤笑著,即便是在後世,蘇我這個姓氏也是倭國那撮爾小國曆史中,不可繞過的一大存在。
雖說一家子奸佞權臣。
但卻是足足延續了好幾代。
從前幾年病死的蘇我馬子,到如今接替權臣之位的蘇我蝦夷,而後,這個倭國奸臣還有個兒子,名為蘇我入鹿。
不過,就如同中原歷史上的“司馬氏”一般,蘇我氏在倭國曆史上也是差不多的存在。
最後甚至乾脆姓氏都湮滅在了歷史中。
“殿下,兵部曾多次收到潞國公那邊人手不足的訊息,一要看守礦場,如今礦洞多了,需要的奴隸也多,而且每天奴隸的損失也不少,二又需要人手去抓捕奴隸。”
“我等畢竟對倭國本土不甚瞭解,抓捕奴隸的效率也是十分低下.......”
唐儉小聲說著自己的見解。
“唐尚書的意思是,答應他們?”
唐儉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卻是又趕忙補充:“臣只是覺得,此事與我等有利無害,髒活兒累活兒都交給這幫倭奴幹,我大唐將士也能安心來回護送這些金銀回國。”
李承乾輕輕嗯了一聲。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來辦吧,不過倭國那邊如今是什麼情況,想必唐尚書也聽說過一二,這幫子賤種皆是生有反骨之輩,孤可以接受大唐佔別人的便宜,可萬萬不能被別人佔了大唐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