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彝八十多歲的人了,此刻卻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模樣。
衝著漢王李恪恭敬行禮,那態度好似是遇到了財神爺。
李恪點點頭,很快整個洛陽碼頭便徹底的沸騰了起來。
“糧食!我去,都是糧食!”
“娘嘞,這是哪兒弄來的這麼多糧食?這,這些船上都是糧食?”
“快快快,排隊準備幹活兒嘍!”
洛陽碼頭有著不少等待裝卸貨物的力工,此刻見到靠岸的船隻,聽著東家報上來的要裝卸的貨物數量,都是一個個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而當一袋袋已經被脫粒好的稻米粒,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時候,便是如今大唐糧食連年豐收,百姓們生活富足,也不由引得整個碼頭為之沸騰。
力工們熱火朝天的開始了搬運。
一些閒來無事的百姓和附近的商賈們,也是聞訊前來看起了熱鬧。
“曲兄,你說這些稻米是從哪裡運來的?怎的如此之多?我估計的怎麼看都有個三四十萬石吧?”
“嘖嘖嘖,三四十萬石?你怕不是在小瞧我大唐寶船吧?我可是聽人說了,這些稻米並非來自林邑,乃是漢王爺自南洋帶回來的。”
“南洋?我咋聽說是從比南洋更遠的地方帶回來的?”
“這些停泊等待卸貨的船上,估計都是糧食......我表哥在登州港那邊做事,前一陣子還給我寫信,說了登州港那邊兩三百艘海船卸貨呢.......”
商賈們議論這些糧食的來源,百姓們則更加在意,若是這些糧食都是自海外來的,那今年朝廷收購糧食的價格,會不會被壓低。
“我們家今年可是專門申請又承包了一片土地,要是糧價跌了,豈不是要虧?”
“嘶......應該不會吧?我等種的大多都是麥子,這些從海外來的糧食都是稻米......吃麥子的人似乎更多些。”
眾人議論紛紛,然而還未等市場做出反應。
早就有了提前預料的官府便已經立刻貼出了榜文。
皇家糧儲司、戶部農事司、新政商務司.......
另外《大唐新報》《大唐日報》《大唐民報》等等好幾家訂閱量極大的大唐報紙,紛紛頭版頭條刊印文章。
《貞觀六年我大唐人口有望迎來超過1700萬新生兒!》
《聖太子教旨:糧價皇家作保此為勘定國策!不容有變!》
《鼓勵農業向更高產,更多元,更格物的方向發展!大唐南方農業大學預計今年八月將於嶺南道廣州府正式招生》
官府這邊一篇篇的文章,如同一顆顆定心丸般,從天而降,讓剛剛不過是升起些許憂慮的百姓們,頓時心思安定了下來。
而背地裡還想著搞些小動作的老鼠們,也是紛紛不得不偃旗息鼓。
貞觀六年七月二十,長安戶部突然在各大報紙刊登內容。
《為保證我大唐糧食市場健康發展,穩定糧價,自即日起大唐中止對林邑進口糧食的貿易入境審批》
.......
嶺南道,廣州府。
楚王府艦隊統領杜凌滿臉獰笑,看著準備完畢的艦隊,手中長刀一指。
“揚帆!向林邑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