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
尖銳的,帶有某種特定節奏的銅鐘敲擊聲,隨著浩浩蕩蕩的船隊隊形開始逐漸散開,並且做出靠港的姿態。
從登州港碼頭的吏員手中銅鐘之上傳出。
收到指令的頭船開始降帆調整方向。
當李承乾的身影出現在甲板一側,朝著岸上眾人輕輕揮手,瞬間一直期待著他到來的登州百官們,立刻激動的紛紛或是作揖行禮,或是同樣激動的揮手示意。
“太子殿下,那位就是太子殿下,我見過的,我去年去太原府見過的!那位就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真的來了我們登州了!打起精神來,全都給本官打起精神來,可不能在太子殿下面前失禮!”
登州水師統領兼總教頭劉仁軌,站在漢王李恪身旁。
遠遠的看到李承乾的身影,眼中也是不由露出激動之色。
當初就是這位殿下,直接親自指名道姓,讓他來登州負責水師整編及艦隊編練之事,可以說,太子李承乾便是他劉仁軌的伯樂。
隨著李承乾所在的遊船緩緩靠岸,一方踏板被人架在那船舶和碼頭之上。
一隊隊東宮六率著裝精銳的兵卒,立即率先從船上下來,隨同其中的,還有一名名目光銳利,身著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錦衣衛。
李承乾笑著出現在眾人的面前。
漢王李恪立即恭敬行禮。
“臣弟,參見太子殿下,殿下金安!”
“臣等(末將)參見太子殿下,殿下金安!”
百官紛紛高聲作揖拜禮。
周遭外圍的登州富商們也是趕忙跟隨著這些大人們的動作,朝著那緩緩從船上下來的太子李承乾,作揖行禮。
“呵呵,好好,還煩勞諸位在此迎接孤,這一路上孤可沒少聽聞百姓誇讚諸位大人在登州做出的政績,不錯,非常不錯......”
李承乾將彎腰行禮的李恪扶起,一邊笑呵呵的和眾人打著招呼。
一邊目光卻是已經在第一時間,看向了碼頭不遠處,正停靠在泊位之中的龐然大物。
如今大唐的船舶製造業已經非常成熟且完善。
不論是內河航行的河船,亦或者是如同眼前碼頭之中停泊的這些將來在海上馳騁的寶船,已然是如今這個世界毫無疑問的造船業明珠。
“末將劉仁軌,參見太子殿下,一直想當面感謝太子殿下舉薦之恩,今日才方得有機會......”
劉仁軌來到李承乾面前,說著,便是要俯身拜下。
被李承乾一把攔住。
“呵呵,劉統領這話可就不對了,你對孤最好的感謝,不就擺在眼前嗎?”
李承乾指著那足有五艘的大唐寶船,眼中帶著毫不掩飾的欣賞和滿意。
今年在長安的時候,自家三弟李恪已經跟他講過了,如今大唐供給寶船37艘,另外規模要小上一些,但卻更適合載貨的海船更是上百艘。
至於民間用的捕魚用的三四十米長的海船,以及一些海商的船隻,數量更是不少。
在李恪的帶領下,李承乾來到了他在登州的府邸之中。
如今這裡已經明顯準備好了歡迎他的宴會。
對此,李承乾倒是也沒有說什麼,飯局嘛,正巧也可以邊吃邊聊,順便詢問一些關於登州政務的詳細細節。
而同樣對此非常感興趣的,自然還有隨同在旁的越國公馮盎。
他之前去長安的時候,走的是陸路以及內河航運。
對於登州這邊水師的事情,最多也只停留在一些坊間傳聞,以及報紙報道的陳舊內容之上。
今日看到那碼頭之上停泊的幾艘寶船的時候,便是城府深沉如他,都是當場被驚得倒吸涼氣。
“皇兄放心,早在錦衣衛飛鴿傳書的時候,臣弟就已經命令部分艦船返回了,最多就這幾日,用海船走海路一路南下前往嶺南道,最快不過八九日便可抵達廣州府”
“屆時嶺南道新政改革所需物資和人員,皆可由登州港這邊調配,若是登州港沒有,再從洛陽、長安或太原府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