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王雖然已經明白這一點,他也已經儘量的壓制自己的本性,但是在看到李夢舟那個無異於挑釁的眼神時,還是忍不住冒出殺意。
或許一開始譽王只是惱怒密報沒有被成功攔截,被李夢舟這個突然出現的少年撿漏,從而起了殺心。
這種情況下,李夢舟的位置其實是可有可無的,並不會太被譽王放在眼裡。
怪就怪在譽王殿下沒有能成功殺死李夢舟,接二連三的失敗,便讓譽王的怒火上升到了另外一個層面,變成了勢要殺死李夢舟的死結。
謀士雖然是幫助主子出謀劃策,但實際上下達命令的人依舊是譽王,謀士並不能改變什麼。
在不能勸阻譽王打草驚蛇的時候,便只能依著主子的意思,想辦法用更好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小卒子。
這是屬於被迫的。
但在謀士今天親眼看見李夢舟時,驀然發現,或許這個少年若是活著,必然會壞事。
這也許是出於一種直覺。
雖然他對李夢舟起了真正的殺心,但仍舊很冷靜的認為在這場問道大會是不能動手的。
哪怕這只是屬於離宮劍院和不落山兩大山門的私事,但在都城裡確實算是一場盛會,關注的人很多,若是稍微出了點亂子,後果便會很嚴重。
他雖然這麼想著。
但譽王殿下貌似不能容忍。
在謀士不知道的時候,他暗自對親信下達了命令,藉此在問道大會的過程中,動一動手腳,最好能夠讓李夢舟死在這裡,順便嫁禍給不落山的弟子。
......
離宮與不落山的問道已經開始。
雙方被分散在了不同的地方。
山門前的那片叢林很大,卻也很小。
在遍地銀白,枯枝瘦木下,亦是很難藏匿身形。
對於入了遠遊境界以上的修行者而言,無論兩門弟子身處何地他們都可以盡收眼底,普通人便沒有這般本事了,所以說是他們來觀戰,倒不如只是等待一個結果,他們註定看不到全部的過程。
但看修行者打架,哪怕只是聽到一些動靜,也足夠這些百姓興奮了,所以他們依舊興致勃勃,甚至低聲討論哪個人獲勝的希望更大。
李夢舟獨自一人在雪地上行走著。
每個人原定的位置都不近,加上叢林確實茂密,就算是到了冬天,葉子已落盡,視野變得更加開闊,也依舊會影響一些視線。
但兩門弟子都是入了遠遊境界的,在神遊的狀態中,幾十裡內基本上便是透明的。
神遊的時候是看到,並不是感覺到,若是有人刻意隱藏,也是不容易被發現的。
例如躲避某些人的視線,藏身在相對應的巨石後,乃至直接把自己藏在雪裡,是能夠很好躲避追蹤的方式。
李夢舟並沒有很急切的出手,反而先是觀察了一些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