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兩個方面被地產商看重,一個是利息,另外一個就是額度,這兩個對銀行來說一個是利潤一個是風險控制,一般都要講究一個平衡,因此,地產商也很難拿到大的折扣。
“陳生給出的提議,可真是難讓人拒絕啊。”李嘉成思考片刻後說道。
對於地產商來說,銀行利息自然越低越好,可額度是更重要的,一旦額度高,理論上來說,就能付出更小的自有資金,那麼就可以同時經營更多的專案,這樣一來,獲得的利潤就能大幅度甚至翻倍提高。
當然,如果出問題了,風險也是翻倍的提高。這就要看市場以及個人眼光了,而如今,地產市場顯然即將恢復,而他對自己的眼光也有著非常大的自信。
“在香港的地產行業,我其實最看好的就是長江實業,以及李生你的經營能力,所以我也希望能夠與李生達成長期合作。”陳志文說道。
海信銀行是不能貸款給置地、和黃等與老闆有密切關係的公司的,這是香港內的法律限制,雖說也不是沒辦法饒過去,可那也只能是小規模,涉及到幾十億港元級別的,很難操作,即使能做到,為了掩護,也沒什麼利潤了,且這種行為,是打港府的臉,也容易留下把柄,沒必要做這種事,還不如直接找李嘉成這樣的未來地產豪商。
地產行業,對於銀行資金的需求是極大的,未來幾乎每個國家,都是如此,這也是房地產綁架整個國家金融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是,陳生,你也應該知道,長江實業與滙豐的關係,很不錯,基本上大部分業務,也都是給滙豐的。”李嘉成躊躇片刻後說道。
“這我知道,可滙豐不也同樣獲利了嗎?這本身也就是正常的交易而已,難道說滙豐又給了你什麼非常大的好處?”陳志文淡笑說道。
原先歷史上,滙豐與長江實業的合作,關係密切,其根本原因是1979年,沈弼將和黃以超低價格賣給了李嘉成,這種交易的背後,肯定還有著其他很多條件,估計最基本的就是貸款必須從滙豐貸了。
可這一世可沒有這回事,滙豐雖然也示好李嘉成,但也就是純粹的合作,沒有什麼特殊利益關係。
更不要說即使在原先歷史上,當沈弼退休幾年之後,長江實業與滙豐的關係也就沒之前那麼好了,甚至還發生了因為滙豐要輔助港府打壓房價,長江實業等地產公司還聯手對抗銀行的事件。
維持穩定長期關係的前提,是有著穩定的長期利益,人與人之間是如此,公司與公司之間也是如此,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都差不多。
“這的確也沒有,可我也不方便直接立刻轉向。”李嘉成說道。
“這我明白,不需要立刻,慢慢來就行了,以後還是靠服務,海信與滙豐,誰更好,你就選誰。”陳志文淡笑說道:“另外就是你如果在海外投資,我們也可以協商,滙豐在這方面,應該比較謹慎吧?”
未來的歷史,必然會變,李嘉成在海外會投資什麼,陳志文也不知道,還會不會與原先歷史上那樣成功,也不知道,可作為後世那樣成功的一個人,風險相對其他人來說肯定要低了,相比於成功後的收益,一點點風險也算不了什麼,做生意,又哪有沒風險的事?
“好,如果有機會,我肯定考慮與海信的合作。”李嘉成點點頭說道,他雖然與滙豐合作幾年了,但也的確不存在排他性的協議,只是因為沈弼頗為信任他,滙豐又是香港第一大銀行,正常情況下,她自然也不太需要考慮其他銀行了。
海信的規模雖然比滙豐低,但背後的陳志文實力更強,未來什麼樣還很難說,多一個選擇肯定是好的,且也能降低自己太過於依賴一家銀行的風險。
“陳生,冒昧問一句,為何給長江實業這樣優惠的條件?”李嘉成問道,銀行業之間有競爭爭取大客戶也正常,但似乎有點對自己太好了。
“我是對香港的未來有信心。”陳志文笑了笑說道:“李生,你可不是唯一的一個。”
“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李嘉成點點頭說道。
“還有一件事,你也知道我收購了長江實業的股票,我可以告訴你,我一共有15.99%的股份,且不會超過16%。”陳志文又說道:“因為一旦超過了,海信銀行作為我的獨資銀行,就不能給你貸款了,同樣,一旦海信銀行大量借錢給你,你也就不用擔心我會強行收購長江實業了!”
“我明白了。”李嘉成聽完後,心中的大石頭也立刻放了下來。
在香港,陳志文已經先後收購了和黃與怡和,會德豐如今因為主業航運公司碰到世界性的航運大衰退而損失慘重,太古則是被本家族控股超過50%,沒有這方面的憂慮。
那麼陳志文會不會對華資下手,就成了所有華人地產大亨的擔憂。
不過,如果是以這樣的合作模式,那也就不用擔心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