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度知曉這個時候說這種話喪氣的話,可能會得罪黃臺吉。
但是作為旗主,這個時候他必須要為自己的旗負責。
「遼西諸城城建池固,便是紅衣大炮也難以摧垮,雲梯地穴又難以建功,強攻恐怕難以奏效。」
杜度言語一出,殿宇之中其餘的旗主和固山額真皆是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沉默不言。
去歲他們入關之時,黃臺吉在遼東領兵進攻遼西、作為策應,親自率軍攻打松山。
松山、錦州、杏山呈一個三角形分佈在遼西走廊的東北端,互為奧援、是遼西走廊的第一道防線。
松山則是往東伸出的角,若是能夠攻佔松山,那麼便可與孤立錦州和杏山。
但是要想攻佔松山卻是並不容易。
一是松山城建池固、守備兵馬良多。
二則是一旦他們進攻松山,錦州和杏山的明軍絕對不會
松山作為明軍在遼西走廊最為重要據點,明軍絕對不會將其放棄,他們的進攻必然招致明軍的瘋狂反撲。
崇禎十二年的進攻,是以他們的失敗告終。
先是動用了數十門紅衣大炮對著松山狂轟濫炸十數日,而後又是雲梯地穴百道並進、皆是未能夠取得什麼戰果。
在激戰了四十餘日,丟下了大量的屍體之後,最終還是未能攻下松山。
黃臺吉神色未變,心中卻是陰沉了不少。
在他的心中其實一直存在著一根籤刺——滿洲的八旗制度。
作為皇帝來說,他對這個制度可以說是深惡痛絕。
權力從來只有獨佔,沒有分享。
八旗制度,八王議政這樣的制度,極大的削弱了皇權。
黃臺吉心中冷然,他花費了不知道的多少的時間,才逐漸掌握了決策的權力。
但是哪怕是走到如今這一地步,在決定國家命運的時刻,這些原本支援著他的旗主,最後還是選擇了以本旗的利益為先,而放棄了國家的利益。
黃臺吉面上表情如常,放下了手,揹負於後,淡然道。
「強攻遼西確實不妥,所以這一次的進攻,朕決定改變以往方針和策略。」
大明體量雖大,極為富庶,這是優勢,也是劣勢。
如今的大明腐敗不堪,便若一個臃腫的胖子。
每日都有許多的吃食,但吃的東西沒有讓大明強壯,而是全都變成了無用的肥肉,堆積在無用的地方。
逐漸堆積的贅肉,使得大明的行動越來越遲緩,加重了大明的負擔,還為其帶來大量的併發疾病。
「如今明國的局勢,用內憂外患四個字來形容,無疑是極為貼切。」
「流寇在明國的南部肆虐,大量的兵馬往南匯聚而去,明國又再度加派餉銀,更是加重了民眾的負擔。」
黃臺吉走上前去,舉起了放置在一旁的長鞭,指向輿圖。
殿宇之中眾人目光也隨之轉動而去。
長鞭所指的地方,正是介於廣寧與錦州之間的大淩河畔的義州!
「時間,現在站在我們這一邊。」
「大明,已是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