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這些人也不相信,自己國家的歌手有那個能力,將每一首詩詞都譜上曲,而不改動一個字。
哪怕他們不是文學教授,哪怕他們對詩歌的理解不是那麼的到位。
也清楚其中難度如何。
有些人會相對委婉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但也有些人會毫不猶豫的駁斥,哪怕彈幕當中有大量的人在支援白靈。
他們也會出面。
“說實話,我感覺現在這個情況下的白靈就好像有種賭氣的感覺。”
“是啊,我也這麼覺得。”
“大家為什麼都要說何家松?他難道說的有什麼問題嗎?”
“這不是在規勸白靈嗎?這有什麼問題?”
“是啊,我也感覺沒什麼問題啊。”
“大家幹嘛要那麼苛刻?”
“改編了《琵琶行》只能說她運氣好,第二次可不見得有那麼好的運氣。”
“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心比天高,一個個毛都還沒長齊呢,就自以為是,做出一些愚蠢的舉動出來。”
甚至有些彈幕也充斥著和何家松一樣的爹味。
雖然數量不是很多,卻也相當能膈應人。
更關鍵的是,場外輿論已經在瘋狂發酵了。
不管是白靈還是這個節目,熱度和話題度都是極其恐怖的。
在各大論壇上,自然也是有相當多的討論。
熱搜上也都出現了大量的相關。
而羅曉峰也早就已經是摩拳擦掌,蓄勢待發了。
在察覺到情況已經符合他的預期之後,羅曉峰也就開始瘋狂的發文。
“想當初我可是很客觀的評價了白靈,覺得她不夠國際,相當的守舊。”
“沒想到,過去那麼久了,她還是沒有任何變化。”
“或許我當初在文化上的部分理解出現了問題,很多東西瞭解的不夠透徹,但不能否認,我本人是相當希望華夏文化能發揚光大的。”
“但,也要認識到,我們的文化想要走出去,不國際化,怎麼行?”
“這位選手本身也是咱們華清大學的學子,在我看來,他做的完全沒有問題。”
“難道你們更願意相信一個高中畢業的歌手,也不願意相信咱們華夏的頂級學府嗎?”
當初羅曉峰和白靈的事兒,可是鬧得沸沸揚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