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時。
大明當下一代吏部尚書,正在想著該怎麼上天封神。
想要封神,就得解決大明眼前新問題。
現在大明經過二百年的治理,幾次中興成功。
拓地數千裡。
將流民遷徙到邊境。
倒是國富民強。
因為開拓了很多土地,然後又把那些百姓遷移過去。
同時還修建了很多馳道,方便將土地守住。
因此大大減少了土地兼併的矛盾。
同時又增加了對富人收稅。
對窮人減稅。
富人出錢出糧,窮人出力出糧。
以前的時候,這些管員們自然是沒有這麼強大的改革動力。
面對這麼多難事,肯定是得過且過。
然後王朝就慢慢墮.落。
從皇帝到尚書,再到下層將官,都是一樣。
只有少許有人雄心壯志,重新整理朝廷,留名後世。
但畢竟是少數。
但是現在不同了。
現在有上天封神的巨大動力。
這些從科舉中出現的人精們,他們作為帝國最高的精英們,自然是爆發出了全部的力量。
而且皇帝同樣如此。
為了長生,皇帝有幾個不吃丹藥的?
為了迷信長生,皇帝連親兒子都能處死。
何況是支援這些大臣們改革?
所以相對來說,改革派、奮進派、開拓派,他們的勢力就變得更大了。
他們才是主流。
有問題要改,沒問題創造問題也要改。
這就是他們的動力。
總之就是沒事也要折騰出事來。
每個能成為二品侍郎以上的文官,一品總兵以上的武官,都有著開拓進取之心。
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有相當大的機會上天封神。
這機率比中舉可高多了。
要知道他們很多人都是一路從科舉中殺出來的,封神就在上面,他們能不繼續拼嗎?
所以他們也想著一個接一個跟著上去的。
按照以往的規矩。
如果說一件大功下來之後,大概足足有20多人能被上天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