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升點點頭。
對方說的這些,都不是假的。
這年頭的海商,就是弱為商人,強為海盜。
他們來到大明海岸邊,看著富庶的村莊,能不生出強擄之心?
不可能的,老老實實地交錢貿易,那是在大港口。
如果在海邊停泊,上岸之後,指望那些憋得發狂的水手們不去強擄,那是不可能的。
而這恰恰給封建官僚們製造了太多難題。
還不如一禁了之。
反正大明本來就有海禁的祖宗之法。
只是到了現在,只停留在官方口頭上的禁止,根本沒人能真正落實下去。
各地大海商紛紛自己備貨,與紅毛人貿易。
但紅毛人並沒滿足這種有中間商的貿易模式。
利潤會被狠狠刮掉一大部分。
比如生絲就是如此。
直接去採購80兩銀子一擔,要是透過海商的手,就要140兩到170兩,但轉賣到島國,能夠達到280兩。
這樣的利潤,誰能不眼紅?
要知道從大明到島國也沒有太遠。
只要備好貨物,打通關節,這生絲就是白撿的錢啊。
為什麼需求這樣高?
因為絲綢是上等人穿的。上等人集中了大量財富,衣服又是需要經常更換的。
而且上等人們不會穿舊衣服,窮奢極欲是和平時的常態。
有著大量金銀,衣食住行中,就是衣服消耗最頻繁。
其他幾樣都是有很多限制的。
這也是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爆發在紡織業中,這是一樣的道理。
一個富貴人家可以每年換新衣服,一年換一百一千件。
有的富家女子,光衣服就裝滿幾個屋子。
而吃飯卻不可能吃這麼多,而且食物也不方便長途轉運。
至於住所,也是一次修建好,就很少再建造了。
行走,很多人就在一個地方一輩子不動彈。
可以說封建社會,只有衣服才是需求沒有上限的一種產品。
生產多少,只要符合了貴族的口味,都能給你買走。
窮奢極欲,就是一個寫實。
比方一個貴族,上廁所前是一套,上廁所後又是一套。
上廁所後就將內衣直接扔了,給下人們穿,自己徹底換一套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