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巡撫死死盯著聞人升。
他知道古代有所謂的相士,比如開國的劉伯溫,據說就能識人忠奸善惡,又比如民間傳說中的包拯,也能做到。
然而這些總歸有些怪力亂神的色彩,正統儒教中人,是不怎麼信的。
當然也不能說完全不信。
從科考中就能看出來,選才要選相貌方正者,那些相貌猥瑣鄙陋者,往往名次較低。
即便不被罷落,也往往會名列三甲。
無論是秀才,舉人,都受這方面的影響。
而進士因為要面聖君,影響更大。
他看了一陣才說道:“好,那我就試你一試。”
隨後他讓老管家叫來家中僕役二十餘人。
這些人他大多數都是心中有數的。
能做到一方大員,巡撫高位,除去少數運氣好,有長輩庇護的,多數人在識人待物上,都是有特長的。
也就是說,社交能力絕對是過關的。
看人至少能看到7成準。
“你來辨一辨吧,本軍門也不為難你,只要有六成正確,我就保舉你。”王巡撫說道。
秀才也可為官,甚至沒有功名,若是有人保舉也能走左雜官的路子,一路走到很高的官位,雖然不被清流正統看重,但畢竟也是一條大道。
“好,請大人給我一些紙筆來。”聞人升胸有成竹道。
“好,你隨意取用即可。”
聞人升隨後在桌子上拿出一張宣紙,開始寫出一些題目。
“一小兒於鬧市持金,你見之,如何?甲:搶之。乙:騙之。丙:找其大人……”
“五人行商,賺錢二十六兩,如何分錢?甲:均之。乙:以功之。丙:以背景身份。”
這些題目,一一寫出。
“他們又不識字,你寫這些題目如何考之?”叔父李辛低聲提醒道。
他是巡撫心腹,所以也敢在這種時候說話。
說到底,明末時代,上官並沒有那麼嚴苛,因為要博取一個好名聲。
然而要是在女真人那邊,敢在主子面前隨意說小話,可以直接斬首的。
“找人念之即可。”
隨後聞人升將題目寫完,又命令眾人站成一排。
然後他找了幾個書辦,一邊念題,一邊記錄這些人的選項。
整個過程中,王巡撫都坐在一旁耐心等待。
別的不說,這涵養功夫,是足夠強的,傳出去也是對待奇人有著大度之量,禮賢下士的名聲是跑不掉的。
一共十題。
很快眾人都作答完畢。
王巡撫見狀,微微搖頭。
不用說,這些人的回答基本是一樣的,都是照著看起來最正確,最能上臺面的回答寫的。
比如第一題目,沒人會寫搶小孩金子的答桉,人人選擇丙。
這如何識出好人壞人,忠臣奸臣?
聞人升卻是微微一笑。
接著在每個人對應的答卷上,寫上正邪賢愚的評價,交給王巡撫。
王巡撫仔細一看,頓時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