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子想誇誇姐夫,奈何學習不咋地,文學水平太低,“你”了半晌,最後也只憋出來了一個“太棒了”。
央視演播大廳,主控室內。
“黃導!”
一個工作人員敲開門,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剛剛後勤那邊反饋,觀眾電話都快打爆了!”
黃一賀坐在椅子上,面前是十幾塊螢幕,全方位呈現著演出現場的各個角度。
“知道了!”
呃?
工作人員不解,看到黃一賀沒別的話了,還在暗自佩服。
不愧是黃導,瞧人家這定力。
並沒有發現,黃一賀的手指正在不斷地顫抖著。
當時第一次聽到這首《少年中國說》的時候,黃一賀就認定,這首歌將會是整場晚會最大的亮點。
不僅僅是歌曲本身,更重要的是,這首歌在即將進入90年代的關口唱出來,對民心的振奮作用,將會是不可估量的。
多事之秋,普通老百姓都感覺到了迷茫,特別是隨著改開,經濟確實得到了發展,但是開啟國門的時候,好的壞的,香的臭的,一股腦兒全都衝了進來。
對國人,尤其是年輕人造成的思想衝擊,難以言說。
人們開始嚮往國外的生活,出國熱就是這兩年興起,有的人為了能去國外,甚至不惜撇家舍業,拋妻棄子,哪怕是在國外打黑工,也要留在異國他鄉。
為什麼?
不單單是想要追求國外優越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很多人想要逃避。
在西方思想的影響下,一些人開始對國家的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是失望,於是便極力想要離開這片養育了他們的土地,奔赴幻想當中的自由世界。
而這首《少年中國說》正是要告訴所有人,尤其是所有的年輕人。
中華之偉大復興,正在吾輩。
“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千難萬擋我去闖,今朝唯我少年郎,天高海闊萬里長,華夏少年意氣揚,發憤圖強做棟樑,不負年少……”
好一個“發憤圖強做棟樑,不負年少”。
黃一賀跟著曲調輕輕的哼唱著,完全沒有注意到,早已經是淚流滿面。
熱血激昂的歌聲配以少年們鏗鏘有力的吶喊,與百年前的梁先生隔空對話。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這一曲《少年中國說》唱出了華夏年輕人的朝氣蓬勃,也唱出了當代中國年輕人發奮圖強的精神風骨。
沒錯,的確有人嚮往國外,但還有更多的華夏年輕人正信心滿滿,鬥志昂揚的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拼搏奮鬥。
“老黃!”
主控室的大門再度被人推開,黃一賀下意識的轉頭看過去,見進來的是臺長王峰,還有副臺長洪敏生,以及負責文藝製作中心的郝主任。
“王臺,洪副臺長,郝主任,你們怎麼來了?”
王峰激動的上前,一把握住了黃一賀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