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那次西遊劇組再聚首,都是在央視的很多領導,還有當初劇組的同仁多方斡旋之下,才組織起來的。
現在才過去幾年的時間,又來再來一次,顧北還真有點兒的耐心楊婕導演不肯給他這個面子。
關於楊導和師徒四人的矛盾,其實也都是些陳年舊賬。
西遊劇組可不像紅樓劇組那麼和諧。
畢竟的主要演員那個時候的年紀都還不大,從小養成的習慣,讓他們對於“聽領導話”這件事上,沒有任何牴觸。
可就不一樣了,進組之前,雖然很多人都沒拍過電視劇,但是在各自的戲劇團,話劇團,大多都是臺柱子,而且年齡偏大,有自己的想法。
特別在央視版前幾集播出,迅速走紅之後,讓劇中的演員們名氣也跟著大漲,在當時,也許是楊婕導演與一眾演員的藝術追求不一樣,雙方便產生了矛盾。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導演,藝術在楊導的心中,往往大於經濟利益,而一些演員的價值觀卻不同,在走紅後,劇中的一些演員就開始奔走各地,賺取錢財,獲得利益。
在當時,還沒拍完,劇中的主演張金萊,馬德樺,閆淮禮等人,就在各地進行商演。
對此,身為導演的楊婕自然很是氣憤,隨即批評了麾下的演員們,可這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不滿的種子。
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師徒四人最後竟然向當時的央視臺長王峰告狀,由於王峰早就因為一些事,和楊婕發生過矛盾,差點兒直接解散了劇組。
後來,這一訊息被公開了之後,在國內也引發了熱議,這一事件也被稱之為“走穴事件”。
楊婕導演甚至在媒體的一次採訪中提到這件事,說道:“在拍攝完的後十年間,都沒有在看過這部戲。”
而其中的細節,在楊婕導演後來的自傳中就有提到過。
作為全程跟組的顧北,這一世也曾親眼見證過,當時在拍攝排練期間,師徒四人經常找各種理由請假,最後竟然被發現在其他地方進行商演。
楊婕導演在知道訊息後,也是異常氣憤,怒道:“劇組人員經費不夠,都在啃饅頭,吃鹹菜等你們,你們竟然做出這種事。”
不光楊婕導演,就是顧北也非常生氣,這也是為什麼殺青多年之後,他作為一家影視公司的老闆,卻從來沒和師徒四人合作過的原因。
帶火了師徒四人,而師徒四人卻用這種方式來回報楊婕導演的辛苦付出。
顧北作為楊導的親信,怎麼能不生氣。
當時就連主題曲的演唱者蔣大偉老師也曾站出來替楊婕導演鳴不平,稱師徒四人這樣的行為實在不應該。
因為,如果沒有楊婕導演的果敢和堅毅,以及過人的才華,又怎能成就這一段不朽的佳話呢?
沒有,又何談師徒四人。
前世,雙方化解這段矛盾的契機是在1994年,為了能夠繼續將剩下的故事拍出來,師徒四人親自到楊婕導演家中為了“走穴事件”向楊導道歉。
而為了完成當年的願望,楊婕導演也決定放下過往恩怨,踏踏實實的將接下來的故事講完。
不過這一世,因為顧北在最後時刻的注資,讓全劇得以順利完成,自然也就沒有了多年以後再拍續集的事。
雙方的矛盾也一直延續了下去。
上次是因為各方說和,楊婕導演才勉強同意出席了西遊劇組再聚首的活動。
但是,當時顧北就看出來了,楊婕導演依然沒有放下心中的芥蒂。
其實,後來想想,顧北倒是也能理解師徒四人的想法,畢竟,那個時候大傢伙辛辛苦苦的拍戲,可賺的錢實在是太少了。
從1982年開拍,一共拍了6年,累計投入了600多萬資金,劇組預算基本上都砸在戲上了,可以說一直到現在,的五毛特效仍可甩很多電影幾十條街。